学习困难是病吗
8岁的男孩小宇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聪明活泼、爱说爱动,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溜号、走神,小动作多;下课与同学玩耍时碰碰这个、捅捅哪个,干扰、招惹别人;在家作业时磨蹭、马虎,边写边玩,脾气大,学习成绩差。老师经常因为小宇课堂纪律不好、招惹同学、成绩差等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批评、教育甚至打骂都没有明显效果,补课、陪写作业也无济于事。万般无奈,家长带他到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发展性的心理行为障碍,起病于6岁前(常常在3岁前就有明显表现),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情绪不稳、易激惹、好冲动、任性等,虽然多动症患儿的智商都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但由于上述症状的影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异质性的心理行为障碍,有遗传因素、社会、家庭、心理因素、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延迟或损伤、铅污染、微量元素(锌、铁等)缺乏、食物添加剂问题等多种可能的病因。国内报道在学龄儿童(6-12岁)中患病率为5%-7%,男孩是女孩的4-9倍,占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病例的第一位。估计全国约有1500万-2000万多动症患儿。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的发展性的心理行为障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表现也不尽相同,6岁以前(学龄前期)儿童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过分的喧闹和捣乱,不好管理,惹人厌烦;明显的冲动、攻击行为如插嘴、接话、撩人、打人、脾气大等。6-12岁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静,好动,情绪不稳定,好发脾气,冲动任性,和同学搞不好关系,作业磨蹭马虎,学习困难,有感知、认知、语言或协调动作等障碍。严重者可有说谎、逃学、出走、偷窃、斗殴等品行障碍。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明显的大脑实质性损害,但可有轻微脑功能障碍。12岁以上青少年除上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外,主要表现为说谎、逃学、出走、偷窃、斗殴等品行障碍,或吸烟、酗酒、吸毒等物质依赖,或网络依赖及违法犯罪。
1.儿童多动症对个人的影响。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儿童学业成绩落后,留级、休学、退学率明显增高。在集体场合经常不遵守纪律、好喧闹和捣乱,因此与同学的摩擦不断,造成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经常出现不良行为,导致意外事故与犯罪行为增多。如不及时治疗,约一半以上患儿到青少年和成人后仍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伙伴关系不良、自尊心低下、成就低下、易冲动、不安分等。
2.儿童多动症对家庭的危害。多动症儿童经常给家庭、父母带来不良影响和经受不断增加的压力,常因子女在外惹祸或老师批评感到自责、出现社会隔离和抑郁,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使收入下降,有的甚至会导致父母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
3. 儿童多动症对学校的危害。多动症儿童在学校经常扰乱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留级、甚至被开除,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4. 儿童多动症对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担。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易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儿童多动症的早期治疗是非常必需和必要的。
近年来儿童多动症引起儿科各亚专业诸如发育行为、神经、心理的极大关注,中华儿科杂志于2006年发表了儿童多动症的诊疗建议,规范了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程序,极大地促进了这一疾病在诊治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就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来说,无论国内国外的专家都达到如下的共识:1.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2.依据循证医学,儿童多动症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3.兴奋剂(哌甲酯)为首选药物;4.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应当有医生、儿童、父母或照养者、教师的共同参与。
哌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已有近70年的历史,许多实验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安全有效。心理行为治疗包括父母培训、家庭治疗、课堂内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
多动症儿童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严谨、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行为、情绪、注意力及学业成绩,发挥儿童生命潜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我们知道,人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就是接到外界刺激在大脑进行处理,作出相应反应;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会不停的向大脑传入信号,这就要求大脑作出判断,对有用的信息作出反应,而没用的信息把它忽略掉。感觉统合就是指大脑把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如果大脑不能有效处理这些信号就会造成种种问题,就叫做感觉统合失调!
孩子的这种感觉统合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通过学习逐渐发展形成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认为孩子的心理成长就是基于孩子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各种活动是关键。
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平衡统合系统、本体统合系统与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等。这些系统出现问题即表现为统合失调,主要表现有:
前庭器官负责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方向,前庭失衡即无法进行判断或判断错误,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但动作不协调,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左右穿反。一个孩子平衡统合失调,往往使孩子由于经常受挫而丧失自信、恐惧、伤心或过度兴奋,这些都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热情。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本体感来自四肢运动、躯体姿势等肌肉、骨骼、肌腱的一个器官叫做本体感受器:它不断把四肢的位置报告给大脑,以调整动作。因此本体感失调表现为身体配合差,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手脚笨拙,语言表达能力差。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表现在上体育课时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很累;在上音乐课时,常常发音不准,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口吃等。这样的孩子为了避免失败,常常不爱活动以自我保护,因而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
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以及其它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将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读书时跳行、多字少字、翻书页码不对;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演算数学题时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这些均属于视觉上的错误,这样的孩子常表现学习障碍。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这类儿童在生活上还常常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人类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如果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足,便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这就是触觉敏感(防御过强)或迟钝(防御过弱)。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怕别人触摸自己,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因此表现为孤僻、不合群;胆小,害怕陌生的环境、甚至怕剃头、怕打针,爱粘人;而在家里却凶的很,表现为家里横!
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手背及前腕部是触觉防卫最小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是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的部位,而身体的腹侧部、颜、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卫大,往往是难以接受的部位,这些部位是否要磨擦,使用何种工具磨擦,不要强制进行。
表现为协调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他们的智力水平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运动技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1、先天因素,比如: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怀孕时孕妇情绪不佳、或处于应激状态,先兆流产,出生窒息等对脑功能的影响。
2、环境因素,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物质环境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就成长环境而言他们的境遇不容乐观。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现代家庭父母双职工,城市儿童生活都市化,小型化;缺少同龄的伙伴群;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多于活动;婴幼儿期活动空间不足,活动范围受阻,爬行不足(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过早使用或依赖学步车。
第二种情况:老人带孩子,我们建议父母应该成为抚养自己孩子的主力(可能很多姥姥、奶奶不同意,他们说我可一点没惯孩子,该批评就批评,该学习就学习决不含糊),我们不是说老人抚养不负责任,恰恰相反他们太负责任,因为这里有一个责任的问题,万一…,因此从小就是抱得多,不放手,就是到三、四岁,五、六岁,孩子很少有锻炼的机会,生怕孩子摔跤,这样的孩子就容易社会适应能力差,运动能力差,也可能存在感觉统合问题。
第三种情况:部分训练不足。现代家长太注重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培养,却不知孩子能力的建立是基于各种感觉和运动能力基础上的。我们发现太注重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培养的孩子空间能力差,精细动作差,平衡力差。
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际操作中,首先由心理专家通过儿童日常表现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如平衡台、平衡木、独脚椅、滑梯、滑板爬、袋鼠跳、跳绳、拍球、蹦蹦床、趴地推球、羊角球、旋转圆桶等等,以游戏、集体体能训练的方式让孩子参与,用图形识别、数字、记忆、空间知觉等脑力活动的训练强化体能训练,目的就是通过孩子手、脚、眼、脑等各个器官的协调性训练,使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一件事情,从而改善大脑对外界信息的组合能力,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能克服诸如好动、吃手、厌食、发脾气等坏毛病,从而达到左右半球协调的目的。
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目前,国内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接受训练治疗的同时,家长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一起玩,使其在与人交往和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调整、刺激与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力的提高,对纠正孩子其它统合能力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训练的进步是一个过程,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因为这些都容易使你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而你的不良情绪状态对孩子又是一种压力,不利于他的自信心的提高,从而降低训练的效果。家长要着眼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表扬和鼓励。
·沈阳市儿童医院组织人员参观辽宁省反腐倡廉展览馆·沈阳市儿童医院在市卫计委职工羽毛球赛中再创佳绩·沈阳市儿童医院迎接市卫生局上半年质控检查·沈阳市儿童医院开展“走进社区 服务百姓”迎六一义诊活动·沈阳市儿童医院开展“5·15政务公开日”系列活动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期待清风吹散“房声依旧”·沈一饭店取名“厕所串串” 网友反感·文保志愿者浑南古迹遗址拍记纪实·花千芳《打击谣言怎么成了不让说真话》·慢镜头下旋转摩天轮 绝美令人咋舌·“环球比基尼小姐”古镇秀风采·美摄影师阿拉斯加捕捉绚丽极光·全国火车票退票、改签新规实施·日本科学家研发会说话机器人·纽约内衣大集会庆祝全国内衣日·吐槽不能的牛人神秘技能·大连西山水库现鲤鱼跃龙门景观·送葬车摔下悬崖 儿子儿媳孙媳死亡·脑瘫小胖体重300多斤 消防员上门帮其洗澡·辽宁全省出租车“并客”明年有望合法·沈阳“巨钻”8月浑河边点亮·重庆9名青少年骑摩托车打闹发生悲剧·110幅钢笔画绘出老沈阳风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