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延誤就醫 可能惡化成慢性支氣管炎
【文 / 自由時報 仲景中醫診所 趙山本醫師】
四十歲的李先生來到門診,主訴喉嚨經常有異物感,感到常緊緊的,好像被什麼東西卡住似的,用力想把梗在喉嚨的東西給咳出來,可是卻什麼也沒有,或是只有一點點黏稠的口水或痰而已。如果試著把它吞下去,卻再怎麼吞都一樣,喉嚨始終感到不自在,甚至愈在意它,症狀就愈明顯。直到耳鼻喉科檢查後,發現他罹患了「慢性咽喉炎」,定期吃藥後,病情雖有改善,但無緣無故喉嚨就會發炎,吃了較乾或微辣的東西後,也常會有乾痛的感覺,令他擔心是不是慢性咽喉炎更嚴重了。
門診中,經常有許多患者出現喉嚨癢、喉嚨痛、卡痰、經常性乾咳、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的症狀,從中醫來看就是「慢性咽喉炎」的典型症狀,最常見的就是「人未到,聲先到」。患者常有乾咳和說話前清喉嚨的習慣,主要發生原因包括過敏性鼻炎、長時間感冒咳嗽,及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如果純粹是感冒引起的慢性咽喉炎,通常患者經耳鼻喉科醫師開藥後,即可復原,若是因為過敏性鼻炎,及胃食道逆流所致的咽喉炎就會比較麻煩,病情容易反覆發作,甚至還會引起睡眠障礙、腸胃障礙等後遺症。
「慢性咽喉炎」在中醫又稱「慢喉瘖」,發生主因與臟腑失調及痰瘀內生有關,通常體質屬肺腎陰虛型的人,容易產生內熱及虛火,長期下來口水易成痰,導致咽喉失去滋潤,造成乾咳或聲音沙啞。此症通常好發於三十歲以後的中壯年人身上,最常見的職業包括教師、演藝人員、售貨員或夜間工作者。中醫臨床治療重點在滋養肺腎、降火開音,常用的處方包括生地黃、熟地黃、麥冬、玄參、桔梗、陳皮、甘草及訶子等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儘早治療慢性咽喉炎,很容易轉變成很難治癒的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鼻咽癌,不少患者也常因服藥無效而困擾,這時專業醫師就需要先從治療鼻病來改善,利用內服、外敷方式暢通鼻道,讓鼻涕不倒流,同時調養體質,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另外,日常生活中對咽喉的保養及預防也很重要,民眾平日可以將陳皮、烏梅、紫蘇梗、玄參、甘草、合歡皮、玫瑰花等混勻,當成開水飲用,具有潤喉的功效。同時也要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其次要減少長時間說話和大聲呼叫,保護喉嚨,最好禁食辛辣、烤、炸的食物、菸、酒及咖啡,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減少有害氣體對咽部的刺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