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同参与向结核病说NO
楚天都市报讯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根据我国情况,卫生部确定的我国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黄石二医院结核科主任罗冬姣。
罗冬姣主任正在接诊患者
科室护士精心照顾患者
认识
结核病近年有回潮之势
走入入黄石第市二医院结核科,看到住院病房已是“人满为患”,陪同采访的结核科主任罗冬姣看出记者的疑惑,她说道:“近些年结核病有回潮之势,我们结核科任重而道远啊!”
黄石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54年,从创办伊始,便设立了结核病科,发展至今已成为医院的传统优势科室,誉满鄂东南,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结核病治疗专科。
黄石市二医院结核科主任罗冬姣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全身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常见,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下降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目前,我国已发现肺结核患者约500万人,居世界第二,结核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多种疾病与结核病并存
罗冬姣告诉记者,肺结核是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染的,主要有飞沫传染、尘埃传染及接触传染三条途径。健康人吸入空气中带结核菌的飞沫就会被感染。不少疾病都为结核病的发病、患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像脑膜炎、糖尿病、哮喘、艾滋病等都常伴着结核病而存在。近年来,艾滋病、糖尿病和哮喘等都有增多趋势,结核病的伴发率都有增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也随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年龄越小,早期症状越不明显,但病程却越急骤,通常会有10—20天的前期症状,如:精神不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容易激动、头痛、低热、恶心、呕吐等,逐渐发生嗜睡、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症,最后可能神智不清,进入昏迷。儿童发生结核性脑膜炎也不少,甚至直接导致智力障碍。
发现
流动人口是结核病一大隐患
罗主任介绍,造成结核病“回潮”的一大因素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结核病问题正成为当今结核病流行、传播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了解,目前发现长期在外打工的各种职业中均为结核病发病人群,以从事建筑、餐饮、保姆等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的为主。这是由于在外打工的人口中,大多数人在20—35岁之间,处于结核病高发病年龄段,加之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结核病人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而这些外来打工者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地区,进入大城市后因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劳累、居住拥挤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的机会较多。同时,外来打工者中结核病人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因居住拥挤容易造成结核病流行传播,甚至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
健康体检主动性发现结核患者
罗冬姣告诉记者,据统计,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可使10—15名健康人受传染,控制结核关键要“早发现、早治疗”。因症就诊检查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检查为当今肺结核病人主要的发现方式。目前前者为被动性发现,指病人因结核病症状或其它疾病到医院就诊检查,或因症转诊检查发现结核病。后者为主动性发现,指对具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进行检查,从中发现肺结核病人。检查对象为具下列任何一项者:1、咳嗽、咳痰超过2周;2、咯血或血痰;3、发热或胸痛超过2周。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直接作痰涂片找结核菌检查或及胸部X线检查,辅以结核菌素实验检查。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早期发现肺结核病人:一是健康体检,尤其是中、小学生、幼教职工、入伍新兵、大学新生、招工对象、卫生服务行业及接触有害物质的职工;二是对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病人及反复感冒或感冒较长时间不愈者作胸部X线及痰涂片检查;三是对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流动人口、吸毒者、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矽肺、长期用激素者,儿童青少年结素实验阳性以及既往有肺结核未彻底治疗者等高危人群定期随访作胸部X线检查等
治疗
强大医资多种疗法呵护结核患者
黄石市二医院结核科成立已有50余年,是鄂东南地区结核病防治基地及业务指导中心,承担着全市及邻县市结核病的诊疗任务(包括会诊、转诊),强大的医资、优质的服务,在鄂东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该科在各型结核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在肺结核并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结核性脑膜炎等危重病的诊治上不断有新突破。该科所开展的结核病介入疗法具有杀菌力强、副作用小等特点,提高了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率。该科研项目经省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结核科实验室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荧光染色法痰查结核菌等提高了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
医院还定期组织结核科专家义诊,坚持为患者提供咨询及跟踪家访,免收转诊病人挂号费,凭证减免特困病人15%的住院费。
肺结核病人要做到定期痰检
目前,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治疗肺结核病的原则已逐步被广大肺结核病患者熟悉及接受,但对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查痰还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罗冬姣主任提醒患者,痰菌检查对治疗和控制肺结核病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首先,痰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病以及判断肺结核病传染性强弱的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疑有肺结核病除进行X线胸透、摄片检查外,必须进行痰菌检查,医生将根据痰检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痰菌检查是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转换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国统一的治疗肺结核为分阶段联合用药的方案,即在开始阶段的强化期用4-5种药物给予强力的冲击,以尽快杀灭大量结核菌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以后减少为2-3种药物以巩固疗效。大多数病人经过2个月的强化期治疗后,病灶都会好转,症状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这时结核杆菌不一定被消灭。在痰菌尚未转阴的情况下进入巩固期治疗,容易引起结核杆菌死灰复燃,甚至造成耐药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治疗满2个月时的查痰尤为重要。如果痰菌尚未转阴,有必要再延长一个月的强化治疗,如果痰菌已经转阴则可放心的进入巩固期的治疗,因为长期的强化期治疗不仅是一种浪费,也会对肌体其它器官尤其对肝脏造成。
最后,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期痰菌检查是考核肺结核病治疗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准。在巩固期的治疗中,由于药物比强化期减少,在经过2-3个月的治疗后,必须查痰看看结核杆菌是否反复,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治
多项举措预防结核病
实际上,目前被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疫苗之一的卡介苗,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菌的抵抗力,减少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但是其保护力毕竟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防止结核病的发生。
罗冬姣指出,首先要对结核病人做好隔离工作,被褥要勤晒、房间要勤通风。一般而言,结核病人治疗期一般为六至十二个月。但是病人发病后的二三年里要注意保养。病情轻、症状少的病人每天应保证八小时以上的睡眠,室内外活动也不宜过长,以散步为主,不能感到疲劳。同时,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必须增加营养,弥补因疾病所致的消耗,严禁烟酒,注意防寒,规律服药。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原则。接种卡介苗在一定程度可保护未受感染者,使感染后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痊愈,药物预防有一定作用。另外,平时多开窗。即使使用空调,最好窗口也能留个缝隙,保证空气流通。锻炼身体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结核科专家简介
吴振成,主任医师、曾任省防痨协会理事,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石市结核病监测五年》等多篇论文在全国杂志发表或国际会议上交流。主持的“黄石市第一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获黄石市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黄石市城区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测”课题通过北京、武汉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孟进,副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本科,黄石市防痨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96年度被评为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大夫及市级劳模,在本院从事内科和结核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鄂东南地区享有医治肺结核病人的盛誉。
段明珍,主任医师,1977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曾任市呼吸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防痨协会理事,武汉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呼吸、结核病治疗30余年,擅长各类结核病的治疗,特别是对难治性肺结核介入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曾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主持科研《难治性肺结核介入治疗》经省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罗冬姣,副主任医师,结核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会员,市防痨协会理事,市呼吸内科学会常委,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近20年,96年在上海肺科医院进修肺内科1年,擅长各型结核病的诊治及危重症救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中国防痨杂志》、《新医学》、《临床急诊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进行论文交流。
胡欣欣,副主任医师,结核科副主任,1993年毕业于咸宁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临床肺科十余年,对结核疑难耐药及危重患者有独到处理方法,视患者如亲人,深受患者信赖,并指导住院医师工作及实习进修带教工作,多次参加各地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收编于临床刊物。
结核科
鄂东南地区结核病防治基地及业务指导中心。现有主任医师人,副主任医师人。该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健全,医疗设备精良,住院环境舒适,服务质量优良。承担着全市及邻县市结核病的诊疗任务(包括会诊、转诊),在鄂东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该科在各型结核病(包括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肠结核等)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在肺结核并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结核性脑膜炎等危重病的诊治上有新的突破。近两年开展的结核病介入疗法具有杀菌力强、副作用少等特点,提高了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率,深受复治、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好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运用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纤维支气管肺癌的诊疗、支气管内膜炎的诊疗上有独到作用。结核科实验室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荧光染色法痰查结核菌等提高了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
咨询电话:0714-6526469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