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产后崩漏的症状起因

发布日期:2014-10-09 04:48:19 浏览次数:1602

对号入座治疗月经后期及月经过少

针对疾病: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

治疗方法:血虚型用艾灸盒艾灸膻中、关元、子宫、内关,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肾虚的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此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血寒型的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

我想几乎每个女性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月经不调的经历吧。我的女儿小时候也是这样,每当她肚子疼的时候,我就给她做艾灸。因为她比较爱美,所以做的都是温和灸,虽然力量不及直接灸,但是效果也很不错。后来我就在她要来月经之前就艾灸,她在月经的时候也就不再肚子疼。她们班上好多女同学也都是用我的办法治好的。因为有个会治病的妈妈,我女儿在同学中的人缘也非常地好。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贪凉(要风度不要温度)等。中医把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及月经过少统统归为月经不调的范畴,如果月经不调女性在经期复受寒邪,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就可以导致卵巢功能紊乱,甚至可以引起闭经。临床上月经不调往往不以单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因为年轻的女性身体处在发育阶段,肾和整个身体的机能还不完善,所以容易出现月经过少和月经后期。

对于月经后期及月经量少,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有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共四型。

月经时间错后,量少色淡、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的属于血虚型月经不调。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有些孩子经期延后、月经初潮来的较迟的,如果再加上月经量较少,伴有腰酸背痛的属于肾虚的月经不调。应该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此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的其实很好判断,如果在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的基础上还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就属于这个类型的月经不调了。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的,再加上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就属于气郁型的月经不调。治疗药以行气活血为主。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如果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

我之所以一口气写了4个证型就是为了家长能够把孩子的表现对号入座,有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对于月经后期和量少的孩子最主要的还是调整好心态、避免过多精神压力、生活规律,还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慢慢调整。

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患者因为月经后期咨询我,她的月经延期到两三个月来一次。据她说曾经在两年前做过流产,因当时感冒严重吃药了,身上见红了才去做的。之后就一直月经延期,不但两三个月来一次,而且量也很少,色发乌。她冬天特别怕冷,有时睡醒后觉得全身疼痛。现在想要孩子了,问我这样的情况能不能要孩子,月经后期能不能通过艾灸治疗?

看到这儿,我们都不难判断出她这就是典型的血寒型月经延期,而且很严重。估计是在流产之后没有保护好,受到了寒邪的侵袭。我嘱她在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几个穴位用米粒大艾绒直接灸,每处3~5壮,每天1次,进行7天后休息3天。在半年后,她给我打电话,说月经已经基本正常,去医院做子宫和激素检查都没问题,终于可以放心要孩子了。

我劝她不要着急,再等半年再去检查,那时一切正常再要也不迟。

生养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责任,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就等于是我们对社会出的贡献。另外在要孩子的时候,母亲身体状态越好、生下的宝宝身体也就越好。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明白为什么在要孩子时要慎重的原因。

艾灸补元止出血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的治疗

针对疾病:月经先期及月经过多

治疗方法:用直接灸或者隔姜灸,采用米粒大小艾绒点燃,每天每个穴位灸3~5壮,以灸出泡为好。气不摄血,艾灸以关元、八髎和腰阳关穴为主。血热动血艾灸关元、隐白穴。瘀滞胞脉证艾灸应选关元、神阙穴。痰湿凝结胞宫艾灸选关元、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穴。出血不止的也可以每日艾灸双侧隐白穴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以巩固疗效。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的女性月经病,也称经水过多。 月经先期是指经期提前7天以上。

在这儿我先从西医的角度来总结下引起月经过多的原因:

1、是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或较长期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增生超过正常厚度,因此脱落时出血量增多。

2、妇科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

3、全身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恶性贫血,肝病,高血压等。

4、精神因素,劳累,产后,宫内节育器等也可以引起月经量多

5、有些患者,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丰富,或血管脆性增强,也可以引起。

我在此处提到的艾灸治法是对于排除了全身疾病、全身器质性病变及宫内节育器的原因后,单纯的月经过多。此为中医所说的月经病中的一种,因此在往下看治疗方法之前,请先到专业医院排除上述的病因。中医认为月经过多和月经先期的病因一致,都是由于气不摄血、血热动血、瘀滞胞脉、痰湿凝结胞宫这四个原因。所以我对于这两个病的治疗方法也是一致的,按照4种方法来治疗。

月经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无华,容易心慌,气短懒言的属于气不摄血,治疗应该以补气摄血为主。艾灸以关元穴、八髎和腰阳关为主。

月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心烦口渴,尿黄便结属于血热动血型,应以清热凉血调血为主。艾灸关元、隐白穴。

经血紫黑,夹有血块,小腹刺痛的属于瘀滞胞脉证,要以活血调经为主,艾灸应选关元、神阙穴。

月经质稠粘,形体肥胖胸闷泛恶,食少多痰,头身困重,带下多的属于痰湿凝结胞宫,治疗应以祛痰燥湿为原则。艾灸关元、申脉、肾俞、命门、阳陵泉。

灸法选用直接灸或者隔姜灸,采用米粒大小艾绒点燃,每天每个穴位灸3~5壮,以灸出泡为好。

中医也把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的经血过多称为血崩,此属于大量的月经出血,为凶险之征兆,要到当地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并在排除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后方可采用上述艾灸疗法。长期的月经先期和过多也可导致贫血发生。

我对于这个病的艾灸治疗,关元是必选的穴位。看过我前面文章的朋友可能会猜到是什么原因。关元穴能增强人体的元阳,进而增加人体的元气,人体的元气足了,气发挥它摄血的作用,那么也就能止住过多的月经了。而另一方面,元气足,抵抗力就足,人体对自身机能的调节能力也提高,疾病痊愈的也相对较快。

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中药也是一种选择,但应用不当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我希望大家在应用中药之前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院去开药方,而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弄。中医毕竟是讲究辨证论治的,望闻问切也必须要本人亲到才能施行。如果女性朋友真的担心出现瘢痕而影响美观,我推荐一种温和灸法。这种温和灸要比常规的效力大、灸的重些。

就是取清艾条点燃后,悬于要施灸穴位上1.5厘米处,每次悬灸15~20分钟,以烤到穴位周围皮色转红且有烫感忍受不住为止。

出血不止的也可以每日艾灸双侧隐白穴3~4次,艾灸此穴止血效果明显。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以巩固疗效。

调三脏以止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针对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方法:隐白、三阴交、中极、次髎、关元。取米粒大小艾绒,用隔姜灸,每穴灸7~10状,每天1次。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简称功血,是指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这个病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

有一位网友在在我的博客上留言:

我姐46岁,子宫肥大、出血,肚子疼,今天刚去做了刮宫,还不知道能否止住血,我想用艾灸和拔罐给她治疗一下。我很着急,听人说您用艾灸治好了很多人,所以上网来找您讨教。

我看到她很着急,我就马上回复了她。艾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很好的,但是对于子宫肥大是否也有很好的疗效,这些就要在实践中看疗效了。我的感觉是这个患者到了更年期的年龄了,这次出血可能与更年期有关。

中医把妇女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谓崩漏。来势急,出血多者为崩,来势缓,出血少者为漏。在发病过程中,二者可互为转化。

崩漏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都可发为崩漏。本病病变涉及到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证候有虚有实。

但是对于诸多原因的崩漏,治疗都以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和止血为主。

艾灸取隐白、三阴交、中极、次髎、关元。取米粒大小艾绒,用隔姜灸,每穴灸7~10状,每天1次。

去年的5月份,有一个也是40多岁的病人,出血淋漓不断,在沈阳做了刮宫治疗,没有效果,正好这期间她公公来我这里治疗脑血栓,她就也跟着来找我。我告诉她可以艾灸治疗,然后从我这里拿走一盒艾条,自己用上述方法艾灸1个月,已经彻底痊愈。今年又到南方打工去了。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为井木穴,可启闭开窍,收敛止血。《针灸大成》中记载隐白治疗妇人月事过时不止《保命集》云:崩漏症宜灸隐白。灸关元穴,以补虚状元,温中止血。

《普济方》中记载了许多治疗崩漏的灸疗处分,如治崩中带下,穴针灸中级、治漏胞,下血不禁,关元灸两傍三寸百状治白崩及血伤,带下赤崩,灸小腹横纹。当脐孔直下百状等。任主胞胎,脾主统血。故我治疗此病取穴也是以任脉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艾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很好,从古到今都有据可查。只要按照方法,坚持治疗,我想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艾灸虽然对本病效果很好,但需要在治疗之前确定自己是功能性子宫出血,也就是在专业医院的相关科室检查后诊断无子宫实质性病变的才可放心按照此方法治疗。二、如果出血量多、势急的也要先到医院进行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行此法。

艾灸为首选产后调理

针对疾病:产后调理

治疗方法:恶露,用温和灸,选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穴,每次每穴20分钟,以出现灸感为好。腰痛,艾灸可选择在大肠俞、命门、肾俞穴温和灸每次每穴20~30分钟,每天1次,长期坚持。胃部不适、腹胀和便秘,艾灸可选择脾俞、大肠俞、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进行温和灸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艾灸过程中出现排气现象为最好。外感,可用清艾条在肺俞、大椎、风门、风池、至阳上进行温和灸每天1次,每次15分钟。

您好!非常荣幸看到您的博客,我现在正在寻找艾灸的方法,希望得到您的指点,非常感谢!

我是2个半岁孩子的妈妈。去年十月怀孕31周时突然早产,在北医三院顺产了两个宝宝,宝宝现在很好,但是我落下了一些毛病,一直到今天折磨着我。

第一是右小腿凉,不论穿多少都凉飕飕的,尤其是脚腕和腿的外侧,像是有风在吹,天气不好更明显。估计是因为生孩子时在产台上着凉的,当时很冷医生只给盖个单子到膝盖,所以凉着了。

第二是左侧的大腿外侧和屁股外侧(最近转移到了大腿下面,正好是坐着的时候可以接触凳子的这片地方),总是感觉坐在石头凳子上,但是没有风吹的感觉,就是凉。这个估计是在快到42天的时候我家月嫂开了旁边房间的窗户,而我当时坐在客厅,着凉引起的。

第三个地方现在稍微好一点了,在右肩膀,难受的方式就像以前患胆结石的时候引起的肩膀不适,感觉渗得慌。胆结石手术是在我17岁时做的。

因为还在喂奶,我就没敢吃药。我本来体质比较弱,肠胃不太好,经常闹肚子,但是没有什么别的病。大约在生产两月以后恢复月经,最近的肠胃是时好时坏,严重的时候每天跑4~5次厕所,但是第二天可能又好了。医院诊断我为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是突然脐周疼,跑厕所就好了。

有人建议服下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白术12克、知母10克、麻黄6克、附子6克(先沸煎半个小时)、党参15克、陈皮6克、防风6克。清水煎服,日一剂,连服2剂再议。您看这个方子是否可行?由于最近迷上艾灸,所以还没有喝中药。

根据我以上的情况,您看我是否可以用艾灸,具体应该怎么做 ,谢谢您了!

首先在这里感谢各位朋友对我的信任。通过她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是因为产后的调理不当造成的身体疾病缠身。

总有这样的情况,小宝宝终于诞生了!家庭的重心都转移到了宝宝身上。但这时候,新妈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产后调理。在经历了分娩的重大战役之后,新妈妈们的身体仍然会遇到一系列的小麻烦,例如腹痛阴道出血、乳房肿胀、腰痛、肥胖等等。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有些女性感叹:我的病都是在坐月子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可见,产后调理对于女性一生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统计过,一次调理正确的孕产过程可以增加女性10年的免疫力,还可以推迟更年期的到来。而如果产后缺乏正确调理,可使产妇产生乳房疼痛、便秘、头痛、胃部不适、睡眠欠佳、腰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并可能从此成为病根儿,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女性以气为本,以血为用。而分娩是一种剧烈的生理过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剧烈的疼痛往往会损伤人体的气血。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故有产后多虚多瘀的说法。

艾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的作用。应用艾灸方法进行产后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诸多不适症状,这是和女性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生理特点相适应的。热敏灸相比传统艾灸法,有效激发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部分母亲都在哺乳,吃药肯定会对宝宝不利,所以艾灸是产妇产后的不二之选。

艾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的作用。应用艾灸方法进行产后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诸多不适症状,这是和女性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生理特点相适应的。热敏灸相比传统艾灸法,有效激发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产后经常出现的一些疾病分类写在下面,请前面那位妈妈对号入座,自己治疗。

一、恶露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在宝宝出生后,新妈妈们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阴道出血,医学上称之为恶露。产后恶露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分娩后,胎盘附着部位的血窦要逐渐关闭,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出血。另外,妊娠后子宫内膜增厚成为蜕膜,分娩后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蜕膜就会脱落,新的子宫内膜生长这一交替过程中,会有少量阴道出血。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当胎盘完全剥离,自宫腔排出,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和产妇身体的康复,更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因此,恶露的正常排出是女性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有益于肌体康复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在刚分娩后的几天内,恶露颜色较红,量也与月经相似。以后颜色逐渐变淡,量也逐渐减少,

一般在产后1个月内恶露会消失。若产妇子宫复旧不全,则会出现恶露量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此时可用温和灸,选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穴,每次每穴20分钟,以出现灸感为好。

二、腰痛

妊娠后,随着胎儿长大、准妈妈的腹部逐渐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张力增加。产后,重心又恢复到孕前状态,但关节、韧带却还在一段时间里处于松弛状态。如果在哺乳时姿势不够正确,或劳累都会产生腰痛。

艾灸可选择在大肠俞、命门、肾俞穴温和灸每次每穴20~30分钟,每天1次,长期坚持。

三、胃部不适、腹胀和便秘

因为产后胃液中盐酸的分泌减少,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再加上产褥期卧床时间多,缺少运动新产妇容易出现胃肠不适和便秘。

艾灸可选择脾俞、大肠俞、天枢、大横、足三里、上巨虚进行温和灸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艾灸过程中出现排气现象为最好。

四、外感

孕妇分娩时由于产创和出血,以及临产时的用力过度,耗损气血,使产后抵抗力减弱,所谓百脉空虚,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易于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恶风寒、喷嚏、流涕、发热、咳嗽等风寒表证,甚至出现畏寒喜暖,食少便稀,倦怠少动等寒凝血瘀证症状。

可用清艾条在肺俞、大椎、风门、风池、至阳上进行温和灸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以提高产妇抗风寒能力,改善寒凝血瘀症状。

《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出灸的效果超过食用鲜美的山珍海味,有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备急灸法》说: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施之无疑,用之有效,返死回生,妙夺造化。

看到这儿之后,我相信前面的那位母亲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中药口服就像前面所说,在哺乳期不太合适,如果改加桂枝附子类入艾绒灸后上背隔药灸,数九寒冬也不会觉得冷,这样比口服的效果要好很多。

在此,希望看到那位母亲治愈的反馈帖,也祝天下所有辛苦的母亲健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