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

发布日期:2014-10-31 19:33:02 浏览次数:1595

(3)通过血行播散到胸膜。结核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双侧,甚至累及全身多处浆膜,引起多浆膜腔积液。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代谢产物与致敏的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CD4+T细胞在胸腔内蓄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并释放,引发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综合免疫反应。

病理:结核性胸膜炎病变早期表现为胸膜充血,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渗出。胸膜上可以出现结核结节

1、结核性胸膜炎一般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胃纳差等全身不适,胸痛干咳以及咳嗽、局部针刺样胸痛等。

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主要为轻中度发热、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疼痛与呼吸有关,于深呼吸或咳嗽加重时,暂停呼吸可减轻,患者被迫浅呼吸以减轻疼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腋侧胸下部及季肋部。累及膈胸膜时,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于深呼吸时加重。浅吸气、平卧或向患侧卧位,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胸痛减轻,但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呈端坐呼吸

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增多时可有气促心悸,而局部胸痛可减轻或消失。少量积液时无明显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均可移向健侧。

1、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多为草黄色或初期微带血性,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初期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胸腔积液涂片或集菌较难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8%~25%)。测定胸腔积液糖、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增高也有一定价值。

(1)干性胸膜炎常无异常x线征,若有广泛纤维蛋白渗出时,则可见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病变位于胸下部者,膈肌运动受限制。

(2)浆液渗出性胸膜炎的x线征随积液量多少而不同,少量积液时,仅见肋膈角模糊、变钝。仰卧透视观察,液体散开,肋膈角恢复锐利。中等量积液时肺野下部密度均匀阴影,其上缘外高内低、凸面向肺内,与肺野有明显的分界。叶间积液在后前位胸片上有时误诊为肺炎,侧位胸片显示边缘锐利的梭形阴影,位置与叶间裂有关。肺底积液,在肺底和膈之间,有时误为膈肌升高,当患者卧位时,积液散开,则看到膈影有助于区别。

(3)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有无胸腔积液的存在,并能引导胸腔穿刺定位,尤其是少量或包裹性积液时。此外,对有无胸膜增厚也有一定提示作用。

(4)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5)胸穿抽出液体为渗出液。胸腔积液多为草黄色,透明或微混浊,少数为浅红色或血性。积液比重多在1.018以上,粘蛋白试验为阳性,总蛋白含量在3g/L以上,pH值在7.0~7.3之间,葡萄糖浓度多在2.8mmol/L以下,ADA≥401U或积液ADA/血清ADA>1~1.5。积液中自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积液找结核分枝杆菌多为阴性,培养可达30%阳性。胸膜活检多处取材可以看到干酪样或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

(1)穿刺点:胸腔积液中等量或以上在常规穿刺点,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因为后肋膈角比前肋膈角低。但胸腔积液为包裹性或叶间积液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坐姿: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下垂,肩胛角对应的位置为第7肋间,标记好点;上抬前臂置于椅背上,将肋间隙打开以便进针。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上臂上举抱于枕部。

(3)器械准备:操作前检查胸穿针是否畅通、针尖是否损坏有倒勾、胶皮管是否老化有裂口、漏气。

(4)左右手配合: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上下肋骨的皮肤上,两手指反方向用力将皮肤绷紧(尤其老年人皮肤松弛),右手将用止血钳夹住胶皮管的穿刺针沿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后,助手将胶皮管抽成负压,再继续进针,负压消失、胶皮管被胸腔积液膨开,刚好到达胸膜腔,左手紧贴皮肤固定穿刺针,右手控制止血钳,抽液开始。

(5)嘱患者避免咳嗽和深吸气,以防刺破肺引起气胸,咳嗽患者提前给予止咳药和(或)含服干草片。

与治疗肺结核一样,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足量的治疗原则。HRE方案,疗程9-12个月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如果结核性胸膜炎同时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疗程可能延长到12个月以上。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当形成结核性脓胸时,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并通过外科手术剥离胸膜纤维板。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