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晕针常见的影响因素

发布日期:2014-11-08 16:53:41 浏览次数:1596

晕针常见于针灸治疗、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静脉采血等时机点。基本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心理因素

晕针多见于初次注射者,由于缺乏体验,而产生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此类病人较为敏感,由于心神不安,气机逆乱,极易发生晕针。牟晓玲等对53例晕针患者分析不同晕针原因、晕针程度及时机之间的相关性。总结晕针主要有心理因素、体质因素、体位因素、刺痛程度、环境因素及护理行为等6项晕针诱因,经过晕针程度Y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关系分析,在6项诱因中心理因素对晕针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等,而体位因素影响最弱,这是因为在这53例中只有1例不是处于坐位,该指标的标准差几乎等于0。华琴对2006年12月-2008年1月其院门诊发生晕针的48例统计,心理因素所致的就占了20例,其它因素如饥饿、疲劳、体质虚弱及疼痛因素所致晕针才18例,可见心理因素是晕针发生的主要因素。徐年红曾对晕针者进行人格特征测定,发现,异常人格约占二分之一。在异常人格中,以忧郁质人格患者发生晕针者最多。忧郁质人格性格内向,情感压抑,遇刺激既易兴奋,又易抑制,易发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能是易出现晕针的因素,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痛觉生理所致。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痛觉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等。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被针刺入时,皮肤受到刺激,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发生晕针。

2.体质因素

李氏等对50例针灸临床上晕针患者的资料分析结果发现,在这50例病人当中有明显体质因素患者共31例,其中素体虚弱者6例,劳累后发生晕针11例,空腹发生晕针14例,赵开祝总结1992-1996年的针灸临床经验,五年中发生晕针现象的病例有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18岁以下青少年5例。18-45岁中青年10例、45岁以上中老年3例。发生晕针的原因有:饥饿者10例,占55.55%,这说明体质因素引起晕针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毕氏等认为在体弱、空腹、饥饿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stress states)。应激状态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其表现是情绪紧张度的增高,主要状态特征是: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流量过大、呼吸短促、血压上升、耗氧量增加或有肌肉紧缩等状态,若此种状态下接受肌肉注射或静脉穿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晕针。也有人认为体质虚弱、劳累、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晕针。

3.体位因素

府剑英等对其院门诊在1982年9月至1983年3月,半年间共发生晕针32例进行分析,其中19例发生在坐位时,仅1例发生在仰卧位时,且临床症状较轻,似可说明体位因素不容忽视。因坐位时下肢肌肉和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的发生率高于平卧位置。坐位时,由于体位的重力作用,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因而晕针发生率明显超过卧位,且平卧位可使机体处于平静状态,全身肌肉放松,身体舒适,患者情绪也较为稳定,故平卧位输液晕针发生率低。

4.医者操作因素

包括针刺手法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当患者流露出紧张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即表现出先期性晕针时,护理人员如果表现出反感,甚而态度生硬,恶意讥讽,同时针刺手法粗暴,无疑会促使患者晕针程度加剧。李氏等报导针灸治疗时针刺强度与补泻手法50例晕针病人中,14例针剩手法以泻法为主,提插幅度大,捻转速度快;21例针刺以平补平泻为主;15例针刺以补法为主。可见各种手法均可发生晕针,与针刺强度和补泻手法无确切关系。笔者认为,不论采用何种手法,只要针刺感觉是良性效应(轻微的酸、麻、胀感,主观感觉舒适),则针刺疗效好,病患不易发生晕针;相反,即使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或补法,但病患感觉疼痛明显,紧张不适,其针感是恶性效应,易发生晕针。另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晕针的发生,抽血护士每天接待上百名患者,当患者流露出恐惧、紧张、疼痛等情绪时,护士看后心理反感,态度差,讲话带刺激性语言,动作粗暴等,都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清绪,促使出现晕针现象产生。针刺时操作者进针技术不规范,手法过重或一次取穴进针过多,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产生疼痛,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晕针。

5.环境因素

夏季气候闷热,诊室空气不流通,人多声音嘈杂等环境因素,以及患者所感觉到的其它不适(如亲眼见到前一位患者晕针时的情景等)均可促使晕针。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极易引起体检者的紧张情绪;体检中心内的地面、摆放的物品由于平时多用消毒液擦拭,如果通风不良,久之消毒液的味道将长期存留,很多体检者对于消毒液的味道敏感,也易引发其紧张、反感的情绪,成为晕针的原因之一。

6.刺痛因素

疼痛是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的生理反应是指身体对有害刺激的威胁所发生的警告反应。在疼痛比较严重时,身体可能产生防御衰竭的现象,病人产生软弱,虚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的晕厥症状。一个人若极度疲劳或虚弱,则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患者受针刺局部疼痛使晕者无法承受瞬间刺激,可能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身体自我调节失控,从而产生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现象。针刺治疗有疼痛刺激,较强烈的针感亦可引起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参考文献:

[1]李国英.晕针现象的分析与对策.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

[2]林佳苗.浅谈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10,20(4): 112

[3]牟晓玲,汪德凤,袁小玲.晕针机理探索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现代护理,2007,13(5):398

[4]华琴.门诊注射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4784

[5]徐年红,陶莲英,门诊注射中晕针的预防及处置.中国医学创新,2009,6(9):67

上一篇:现代医学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国内外医学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研究-医学论文范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