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甲亢困扰人消除有良方

发布日期:2014-11-30 07:09:24 浏览次数:1597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形似英文字母“H”,位于颈部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的两侧,它以碘为原料合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调节作用,能使全身细胞更好地利用氧气,加速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分解,供给机体热能而被誉为人体内的“热力专家”。如果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就会促使体内氧化过程加速,代谢率增高,于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这是一种侵犯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有些病人有家族遗传史、感染和精神创伤等因素,可干扰机体免疫系统,促进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一组刺激甲状腺的自身抗体,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TSH受体,以刺激甲状腺素合成和甲状腺肿大。

甲亢多见于20~40岁的人群,女性比男性多3~4倍。亦可发生在少年儿童,以女孩较为多见。典型的甲亢患者表现为代谢增高综合征、甲状腺肿大和眼征。患者常有怕热多汗、心悸、手指微抖、多食易饥、消瘦乏力、情绪不稳、易激动、发怒或惊恐、焦虑失眠、脖粗眼突等症状。女性患者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男性常有阳痿;老年患者还可并发甲亢性心脏病,引起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而危及生命。

在儿童中,多为5岁以后患甲亢,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常见母女同发此病。患儿开始发病时,表现为稍微活动即大汗淋漓,心慌气促,食量增加,家长常忽略这些现象。早期由于孩子新陈代谢旺盛,与同龄儿童相比,会出现智力发展及生长速度较快。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地生长变慢,日惭消瘦,甲状腺肿大。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心跳加快、气促、多汗和食量大增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如131I吸收试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若高于正常值,便可确诊。在治疗上,要听从医生指导,坚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服药时间要长,以控制甲亢症状。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儿童和少年甲亢,凡是有甲状腺肿大,并有甲亢家族史者,治疗时间一般需维持6年,其治愈率可达75%。

一般情况下,患有甲亢的育龄妇女,由于受排卵障碍等因素影响,受孕率较低,但在实际中怀孕者并不少见。妊娠合并甲亢是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婴均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若是在孕前确诊为甲亢者,特别是严重甲亢或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等,如果怀孕易发生流产早产、妊娠毒血症死胎等,使原来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心衰和危象。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待病情得到控制稳定1~3年后,如想要孩子,应听从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宜妊娠。对属于轻度甲亢患者,一旦怀孕也不必终止妊娠,到医院接受产科咨询或遗传咨询,并定时做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自己不可随意用药,以免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但不能做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和治疗,也不宜在孕期做甲状腺切除术。在孕早期不要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以避免引起感染性疾病;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蛋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类食品;避免剧烈活动,如骑自行车、跑步、跳迪斯科舞;还要禁止房事,以防发生流产。临产前须及早住院观察;轻度甲亢可经阴道分娩,不会引起产程延长,无需行剖宫产;产后,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不宜哺乳。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甲状腺逐渐萎缩,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虽然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血液对甲状腺素的结合力下降,机体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多食善饥、神经紧张兴奋及甲状腺明显肿大等特征的症候多不明显,在临床上常出现“声东击西”的现象。如有不少中老年人因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在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引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据统计,在40岁以上的甲亢病人中,有1/3左右伴有甲亢性心脏病,5%的病人伴有心房颤动。由此可见,患有甲亢的病人千万莫被心脏方面的症状迷惑而忽视了对甲亢的治疗。有的甲亢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纳差厌食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消化系统症状,认为是得了慢性胃肠炎。由于患者进食少,消耗多,体重明显下降,有的病人短时间内可下降10-20公斤,常误认为是患了恶性肿瘤。还有的患者多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抑郁寡欢、嗜睡、懒言少语等精神症状,称为隐蔽型或淡漠型甲亢,多见于高龄的老年甲亢病人,容易出现甲状腺危象,应当特别警惕。因此,当中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极度厌食、体重急剧下降,或抑郁等现象时,要想到甲亢的可能,应尽快地到医院明确诊断。

甲亢患者病情恶化时可引发甲状腺危象,临床表现一般为高热,体温39℃以上,心率每分钟达140~240次,常有心房纤颤或扑动。并有神情焦虑、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量失水可导致虚脱休克,继而出现嗜睡或谵妄、终至昏迷。可伴有心力衰竭或水肿,偶有黄疸。化验可见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升高,但有的未必高于一般甲亢病人。发病原因多见于感染,也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等有关。一旦发生甲状腺危象,病死率较高,应引起甲亢患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为硫脲类中的丙基硫氧基嘧啶,咪唑类中的甲巯基咪唑(他巴唑)与卡比马唑(甲亢平)。硫脲类与咪唑类可抑制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阻止碘离子氧化及碘化酪氨酸的结合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肿大较小、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年老体弱、妊娠妇女,伴突眼症、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手术治疗前准备、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而又不宜用放射性131I治疗者,都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上述任何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如服用丙基硫氧嘧啶,轻症每日200~300毫克;中症300~400毫克;重症400~600毫克,分3~4次服用。他巴唑30~40毫克,分2~3次口服。只要坚持足剂量、足疗程服用,可获得满意疗效。经过治疗,症状消失,做T3、T4、促甲状腺素(TSH)反应等项化验,均在正常范围者,要遵从医嘱,药物减量要慢,如服他巴唑40毫克(8片),可每天减一片,保持一个月,下个月开始每天再减一片,服用一个月,这样递减下去,直到每天服用3片的维持量。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形寒肢冷、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等表现时,加服甲状腺片40毫克或左旋甲状腺素片50微克,以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消除怕冷等症状,还可避免甲状腺肿和突眼加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抗甲状腺药物也不例外。一是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关节痛、唾液腺和淋巴结肿大以及胃肠道反应,可视情况对症处理或适当减少用量。若过量应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畏寒、乏力、粘液性水肿,停药后大多可以自愈。二是较严重的副作用是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约为2.8%,多见于初用药后1~3月内或再次用药后1~2周内。因此,在服药期间除了注意有无发热、咽痛肌痛、虚弱和感染等症状外,必须每周或隔周定期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于4000时应立即停药,回升后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三是肝损害,少数患者可发生黄疸和中毒性肝炎,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四是过敏药疹,多为轻型,如出现皮疹瘙痒,可服用抗组织胺药。若发生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在临床上,有些年轻患者常为甲亢反复发作而苦恼。究其原因,一是年龄。处于青春期的甲亢患者容易复发,尤其是年龄越小较难治。因此服药时间要相应延长,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青春期。二是精神。有些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种种不良情绪既影响治疗又容易导致复发。所以患者必须自我调整好心态,保持情绪愉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饮食。有的患者在烹饪时用碘盐,或常吃海带、紫菜、海鱼等,就会摄入过多的碘而引起复发,使病情加重。奉劝甲亢病人一定要忌食含碘丰富的食物,也不要道听途说,服用含碘的昆布、海藻等中药。四是家族史。凡是父母患有甲亢病史的,若子女得了甲亢后比较难治。五是病情。有的是在治疗前甲状腺肿大明显,超过三度;经化验检查,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很高,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低下或测不出。这些情况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六是用药不合理。有的患者在治疗中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擅自减少药量、停药等,影响疗效而导致复发,甚至发展成为难治性甲亢,病情日益加重,甲状腺进一步肿大,眼球突出

对有些甲亢病人,如甲状腺极度肿大并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有癌变倾向的结节性甲亢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无效者,均可考虑实施甲状腺次全切手术。但在术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一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二要使心率恢复到每分钟70次左右,化验T3、T4等基本正常;三要使身体增加到正常体重;四要在术前两周,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剂和心得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专家认为,采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由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131碘元素,能够发射β射线。当患者口服131碘后,可迅速地集中于甲状腺,大量浓聚的放射性131碘释放出的β射线,逐渐地破坏部分增生的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慢慢地缩小,甲状腺激素生成也随之减少,甲亢得以缓解或治愈。131碘发出的β射线射程较短,平均1毫米,最长2.2毫米,因而对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甲状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基本没有影响,显示出其安全、简便的优越性。

除了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甲亢患者不宜用131碘治疗外,适用于所有年龄的甲亢病人,包括育龄期妇女、儿童、有严重心脏病等并发症、做过手术后又复发或难以再次手术者,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131碘治疗甲亢有效率达98%以上。少数病人一次未治愈者,可在半年以后,最好相隔8~10个月,进行第二次治疗。绝大多数病人服用131碘后无不良反应,仅少数病人在服药后2周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早期反应;也有少数病人出现皮疹和瘙痒,一般较轻,可自行消失;有的治疗后引起一过性甲低,症状较轻,经6~9个月可自行消失。对出现甲低者,可补充适量的甲状腺素,就能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7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