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患者增多与食盐加碘无关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福州近年来甲亢病例有所增多,有专家怀疑是食盐加碘过量所致。卫生部表示,“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的说法缺乏证据,但明年我国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食盐加碘”风波虽暂告一段落,但对于每天需摄入的食盐,市民的关注度却没有降低:福州属沿海地区,我们还需要食用加碘盐吗?每天都吃的“碘盐”到底安全吗?长期吃海产品,还需要吃碘盐吗?特殊情况下,哪里能买到非碘食盐?
带着这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省、市疾控中心及福建省盐业公司福州分公司。
福州未现高碘地区
省疾控中心地方性疾病防治科科长、主任医师陈志辉认为,以乡、镇为单位,目前我省尚不存在高碘地区和病区。
陈志辉9月27日在《福建卫生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关于食用碘盐的咨询》,文章介绍,综合福建省历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我国相关标准,我省仅在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前炳自然村发现若干口含碘量高的水井。发现之后,卫生部门就建议当地百姓不要饮用含碘量高的水,盐业部门不向当地供应碘盐。
市疾控中心主任技师叶道光也介绍,福州市尚未发现高碘地区。
沿海居民也要补碘
福州地处沿海,居民常吃海产品。海产品含碘相对丰富,市民还需要食盐补碘吗?
据叶道光介绍,各种海产品的含碘量差别较大,海带等水产品含碘量确实比较高,但饮食多样化趋势下,人们“不可能每天都吃海带”,因此还是要适量补碘。
叶道光说,据调查发现,如果沿海城市的人们不吃碘盐,那尿碘也很低,“即使一次性把碘补够了,碘也不能储备在体内,会随着尿液排出,而每日的正常饮食无法满足人体的碘需要量,可见碘盐补碘既安全又经济”。
福州补碘未超标准
调查显示,未实行食盐加碘办法以前,福州属碘缺乏区。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1995年,福州市开展的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市各县(市)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状况,全市平均甲肿率达32.95%(标准值:<5%)。
1997年~2007年,福州开展全市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在全市每个县(市)区抽取30所小学,抽查8岁~10岁儿童的甲状腺、尿碘和食盐碘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我市居民碘营养不足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多项指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专家也反复指出,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控制在适当范围。
记者从福建盐业公司福州分公司了解到,从1993年确定全民加碘为主的防治战略以来,我国食盐加碘量也根据情况几经调整。
2000年,我国调低食盐生产环节的碘含量标准:从之前的出厂碘含量不低于40mg/kg,下调为平均35mg/kg,同时碘含量的允许变异范围为±15mg/kg。
福建盐业公司福州分公司市场科一名负责人表示,从最近的监测数据来看,福州市场上碘盐中碘含量维持在低位,一般在25~30mg/kg。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陈玲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