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变大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07-05-13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95人关注
子宫颈癌的治疗对策 宫颈癌治疗原则上应根据临床分期、病变范围、年龄、全身状况及合并症等决定治疗措施。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都应始终不渝的遵循个体化原则。近年来,由于人们清楚认识到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强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现代宫颈癌的治疗对策概括为趋于保守,强调综合,注重生活质量。
(一)早期宫颈癌治疗趋于保守 在诊断或治疗前应做阴道镜检查以排除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并存。 1.宫颈原位癌 (属CINⅢ)为上皮内癌,0期主要术式是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对锥切治疗原位癌一直存有争议。近年,由于对CIN认识的加深和宫颈癌年轻化倾向等原因,人们重新认识传统锥切(即冷刀锥切,CKC)的治疗价值,故CKC应用较前普遍。但值得提出的是术前应了解病变范围(包括宫颈及阴道),若病变广或累及颈管深部,原位腺癌时不宜采用CKC,行子宫切除术为妥。关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大环状宫颈移行区切除( LLETZ)是否适于宫颈原位癌治疗,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有报道LLETZ,CKC治疗原位腺癌的复发率分别为29%和6%。 2.宫颈微灶浸润癌(Ia 期)由于诊断标准不一,精确诊断困难,治疗幅度跨度很大,可从锥切术到宫颈癌根治术,自FIGO1994年新的分期标准出台,临床经验的积累及综合早诊水平的提高,宫颈微灶浸润癌的治疗日趋保守已达共识,尤其是Ia1期,可采用单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如边缘阴性可行锥切术。近年,美国GOG组报道51例Ia2宫颈癌锥切后又经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证实Ia2期,无1例淋巴转移及复发,5年生存率100%,故认为Ia2期的处理可缩小手术范围。在Ia期处理中须注意几点:①Ia 期是显微镜检查才能确定,宫颈多点活检的诊断有可能诊断不足;②对Ia 期的预后因素如横向浸润、VSI、病灶浸润形式等尚无一致意见,且横向浸润的确定较困难;③Ia2 期有较高的LM率,有报道病灶融合时LM 高8倍,复发率高3倍,因此,对Ia2期有效合理的治疗仍有待探讨。
(二)局部晚期的Ⅰb2~Ⅱa期治疗 提倡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对Ⅰb2~Ⅱa期以前一律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全国有影响的两个诊治规范中也如此规定。然而90年代后文献报道Ⅰb1的5年生存率为80%~90%,Ⅰb2期(肿瘤4 cm直径)则降至50%~60%。因而提出了局部晚期宫颈癌和新辅助化疗(NAC)的2 个新概念,局部晚期宫颈癌是指1组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高危宫颈癌,此类宫颈癌局部肿瘤不易控制,易发生淋巴或远处转移,预后 差,5年生存率低。新辅助化疗是指宫颈癌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化疗,这一概念突出一个新字,可以说是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提出的一个治疗策略。术前辅助治疗90年代前大多采用术前放射治疗,90年代后大量新辅助化疗的报道。 术前辅助治疗的目的:①缩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②降低癌细胞活力,减少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③消除亚临床病灶,减少复发危险;④化疗药物容易进入瘤体,提高肿瘤对化疗的反应;⑤可降低分期, 提供手术机会。值得提出的是术前放疗不宜过高,术前化疗(NAC)疗程不宜过多,若2~3 程后肿瘤对化疗无反应,又不宜手术者应立即改用放疗,否则延误治疗。 关于术后辅助治疗,目的是弥补手术不足,提高局部控制,减少复发转移,改善生存。适应证为:①盆腹腔淋巴转移;②手术切缘阳性;③阴道切除不够;④宫颈深部间质浸润,淋巴管、血管间隙受侵(LVI); ⑤宫旁镜下浸润;⑥非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化不好等。术后辅助治疗多以体外放疗为主,对倾向于全身转移的高危患者,宜给予术后化疗或放化疗。术后放疗需警惕并发症问题。
(三)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的治疗 主张同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众所周知放疗的5年治愈率随期别增加而递减,Ⅱb期62.0%~68.0%,Ⅲa期45%,Ⅲb期36%,Ⅳ期14%。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20 世纪90年代前不少学者进行了综合治疗的探讨,但大多为小样本,非随机的研究,90年代末国际上报 告了由美国GOG,RTOG,SWOG进行的5个大样本、前谵性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子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使宫颈癌死亡危险下降了30%~50%,为此,美国的NCI于1999年2 月向全世界宣告,肯定了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提出凡采用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都应同时接受化疗,同步放化疗的综合应用是近年来治疗宫颈癌的新策略,它将成为中、晚期宫颈癌 的标准化治疗模式。在采用同步放化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②化疗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放疗进程;③治疗中随时处理毒副反应。由于国内无大宗随机临床研究资料,对宫颈癌的综合治疗尚待进一步探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