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休克的急救與預防
在二十多年的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曾經先後二十多次遇到學生和其他一些人在中長跑後出現:兩腿無力,全身發軟,站立不穩,搖搖晃晃,突然昏倒,更有甚者昏迷達十多分鐘不醒。運動 醫學 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重力 休克 ”。
賽跑後為什麼會發生休克呢?這是因為人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輸出量比安靜時大六至七倍,大量血液流向下肢。如果終止快速奔跑突然停下不動,這時下肢的肌肉失去了對毛細血管和靜脈的擠壓作用,加上地球的吸引(重力)作用,致使大量血液積聚在下肢舒張的血管中,不能迅速回流心臟,回心血量減少,隨之心輸出量亦少,造成頭部供血不足,使腦部處於嚴重缺氧狀態,人在短時間內便會失去知覺,出現重力休克。其主要症狀是:昏倒後血壓下降、血流減慢、脈搏弱且慢、四肢發涼、臉色蒼白、體溫下降、神志淡漠、瞳孔縮小等。
其實,不單純是劇烈運動會出現重力休克。有時,人在長久站立、下蹲過久驟然站起、精神過分激動、帶病參加劇烈運動、跑後突然停止不動等情況下都可能引起重力休克。即使在組織嚴密、安排緊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趣味性強的四十五分鐘體育課中偶爾也會有個別學生出現重力休克。至於在競爭激烈的登山、越野比賽、田徑運動和球類比賽中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再加上學校進行體育教學和基層開展體育比賽時,現場 醫療 條件往往較差。因此,讓更多人了解重力休克發生的原因以及掌握預防和急救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輕度的頭昏,可攙扶著患者走一定時間,不適的感覺就會消失。稍重的沒有走動能力的,可讓患者平躺,衣領鬆開,頭部略放低,然後抬高患者下肢作輕微的抖動,患者症狀馬上得到緩解。
輕度的昏厥,除採用上述方法外還可用手指準確地掐點人中、百合、合谷、涌泉、後溪等穴位,便可使患者甦醒。
然而,嚴重的昏厥用這些簡易方法,很難及時奏效,拖得過久,恐有生命危險。筆者在長期實踐和研究中,得出一種迅速奏效的“妙法,多次使用,效果頗佳。筆者在一所農村中學任體育教師時,曾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一次環校越野比賽,並且擔任終點裁判。在女子組比賽快要結束時,一名女生一馬當先,眼看冠軍寶座唾手可得,沒想到在距離終點還不到50米處,她卻突然昏倒。班主任和體育老師急忙將她攙架到路邊的房子裏急救。筆者等到五十名女運動員先後到達終點並登記名次完畢,又為男子組發出起跑信號後,趕過去看望那位休克的女生時,時間已過去了十幾分鐘,班主任和年輕的體育老師用盡上述方法施行急救,患者未見醒轉。筆者馬上再用重手法掐點各個穴位,仍見毫無聲息,只好採用“絕招”。抬高患者的腳,把手帕附在患者的腳後跟,用牙齒依次咬、擠患者兩腳腳跟的肌腱,患者終於哼出了聲音。在場師生都為該女生獲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併為這種“妙法”,能將其救醒而拍手叫絕。為什麼此法能起到一般方法所達不到的作用呢?從反射角度來分析,這是由於小腿三頭肌肌腱上的感受器受到足夠強度的機械刺激,引起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一定感覺通路傳向中樞,直至大腦,從而使患者迅速恢復知覺。筆者多次遇到重力休克的患者,施用此法,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一次碰到某部隊在進行40公里急行軍拉練中一名戰士休克昏迷不醒,我如法施治立即見效。筆者將此法介紹給其他體育教師,他們在組織學生登山、跑步等運動中遇到個別學生重力休克,採用此法急救往往能起“死”回生,十分靈驗。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不論患者休克程度輕重如何,在急救時不要給患者喝任何飲料或服藥,要待其清醒後才讓其喝些溫開水,並特別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以上應急措施雖好,然仍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體育運動實踐中,則更應注重採取各種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首先,必須重視賽前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參賽者的體力、耐力達到比賽項目的需求,切忌在比賽中僅靠毅力硬拼。其次,賽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身體各系統能儘快克服惰性及時適應比賽的要求。另外參賽者在激烈的比賽到達終點後仍要堅持慢跑一段路程,待呼吸略趨於舒緩後,再慢走一會兒才可停下休息。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