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长脉与覆溢脉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4-10-31 23:02:07 浏览次数:1616

《中医诊断学》六版教材对长脉做了如下论述:“脉象特征,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向上超逾寸部至鱼际者称为溢脉,下逾尺部者又称履脉。”又言长脉的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中医历代脉学著作并无“履脉”这一种脉象名称。根据教材所述,考之《难经》,确有覆脉、溢脉之词,可能系印刷校对的疏忽,“覆脉”被印成“履脉”,即“履”为“覆”字之误。《难经·第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此段经文论述寸脉上至鱼际者为“溢脉”,其形成原因是阴气盛,迫尺脉上冲,致使寸脉上溢鱼际而...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年10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1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