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介绍

发布日期:2014-11-21 07:40:33 浏览次数:160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V),简称单疱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近年还有增多趋势。常发生于感冒、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等热性病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原发感染多发生于6个月~2岁婴幼儿或年轻人。约70~90%成年人血清中可查到抗体。一般为单眼发病,少数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病理

HSV是一种常感染人的DNA病毒,分为Ⅰ型(HSV-1)和Ⅱ型(HSV-2)。HSV-2比HSV-1毒性强,HSV-1比HSV-2感染严重。大多数眼部疱疹感染由HSV-1型引起;HSV-2的感染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偶尔也引起眼部感染

人的原发性HSV-1感染,常发生于幼儿,在三叉神经支配的体表(头、面部皮肤和粘膜)发生单疱感染。HSV从感染的上皮组织到达受感染组织的感觉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进入感觉神经节的细胞体内,HSV的染色体随之进入神经元的细胞核,以潜伏状态存留下来。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受刺激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可活化,沿神经轴突逆行到感觉神经末稍,引起复发感染。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痛,唇部和皮肤单疱感染。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大约2/3患者出现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不到10%的患者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2.复发感染:包括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非坏死性和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等。感染的病毒株及机体的遗传体质,与疾病类型及复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1)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

树枝状角膜炎:发病急,常有畏光流泪、眼疼、异物感等症状。初起时,角膜表面出现点状浸润,上皮层内出现细小颗粒状小泡,呈点状、线状或星状排列,称树枝状疱疹。

地图状角膜炎:树枝状角膜炎病变向四周及基质深层扩展所致。溃疡面积扩大。边缘不整齐,呈灰白色地图状或阿米巴形。由于细胞浸润和水肿,角膜基质明显增厚,后弹力层及内皮层表现肿胀和皱襞。常合并虹膜睫状体炎,刺激症状明显,病程可长达数月之久,易复发。

(2)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盘状角膜水肿)是角膜基质炎的典型类型。表现为角膜知觉消失,视力明显减退,角膜中央区基质呈盘状水肿,一般不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完整。严重者可出现角膜上皮微囊样水肿,甚至大泡。可有KP。

治疗

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和眼膏。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糖皮质激素,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对盘状角膜炎,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联合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检查1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取病变区的感染细胞或房水细胞,直接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在被感染的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可以找到特异的颗粒荧光染色,能在1~2小时作出快速诊断。由于标记荧光抗体有型的特异性,故在荧光显微镜下还可区分出Ⅰ型或Ⅱ型病毒。

2 病毒分离 是本病最可靠的病因诊断,采用的方法有:

3 刮取物接种兔角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经济代价较高。

4 细胞学检查 取角膜、结膜或眼睑水泡的刮取物作HE染色检查可发现有多核巨细胞,核内包涵体及风般样上皮细胞。此法仅能证实病毒感染,而不能区分是否HSV感染。

5 电镜检查 可在感染的细胞内查到病毒颗粒。本法快速简便,但不能与带状疱疹病毒相区别。

6 血清学检查 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作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若上升4倍以上即可确诊。本法仅适用于原发感染者,继发感染者在发病前血中已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7 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查 包括体液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的检查,尤其是后者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的方法有: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8 其它方法 荧光素通透系统数是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将荧光素电离子导入眼后18小时,用荧光计测量房水内含量,对了解角膜上皮及内皮的功能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对变性疱疹更具有诊断意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