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足趾痛当心痛风病
有些临床大夫常讲 :“午夜足趾痛 ,当心患痛风”。这句话的确是临床医生的经验之谈。痛风这种病的突出临床特点就是在午夜出现足趾痛 ,但由于这一症状并不是在痛风的病变过程中长期存在 ,易被人们忽视。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异常引起关节、肾脏受损的代谢病。原发性痛风大部分发病年龄在 40岁以上 ,多见于中、老年 ,男性占 9 5%,女性则多见于更年期后发病。痛风有遗传倾向 ,在同一家族中 ,发病率高达 6~ 22%,一般人群中仅 0.3 %。饮酒、暴食、锻炼过量、关节创伤、药物等 ,可诱发痛风发作。人类罹患的关节炎有近百种 ,唯痛风的病因最清楚。当血液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 ,尿酸盐结晶便可以在关节、肾脏、耳轮等部位沉积 ,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 ,从而导致功能障碍。若能早期确诊、有效地控制血尿酸 ,就可使病情逆转。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 ?首先必须掌握痛风的临床特征。(1)午夜关节痛 :“患者常在午夜突然起病 ,每因疼痛而觉醒。初次发作大多是单关节发病 ,以下肢关节 ,尤以拇趾及第一断趾关节多见 ,其次为踝、跟、膝、手指等关节 ,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 ,后期可发展为多关节 ,发病几小时内关节肿胀 ,呈暗红色 ,伴发热、触痛、活动受限。一般经过 1~ 2天 ,或多至几周后 ,可自然缓解 ,关节功能恢复 ,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搔痒 ,为本病特有的证候 ,但并不是经常出现。只要出现过以上征候 ,就要高度警惕有痛风病的可能。(2)间歇发作 :初步发作后 ,病人不留任何不适 ,完全恢复健康。这种首次发作后完全复原的现象 ,是痛风性关节炎独具的特点。若未给予有效治疗 ,多数患者在一年内复发 ,且病情逐次加重。(3)痛风石的形式 :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便进展为慢性关节炎期。痛风石为本期常有的表现 ,是该病的又一特征。痛风石是一种形态不规则 ,小如蚕豆大至栗子大小的肿物。一般以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易见。这是因为这些部位体表的温度较低 ,尿酸盐遇冷溶解度降低 ,更易析出、沉淀 ,同时覆盖在痛风石表面的皮肤比较紧张、发亮、菲薄的缘故。若痛风石经皮肤溃破形成溃疡 ,可排出白色的陶土样的尿酸盐结晶。痛风若能早期确诊 ,治疗效果通常是理想的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等药物可控制关节炎。除药物治疗外 ,更重要的是调节饮食 ,防止过胖。不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心、肝、肾、脑、沙丁鱼等 ),以减少血中尿酸的形成 ;鼓励患者多饮水 ,使每日尿量在 2000毫升以上 ,以有助于尿酸排泄 ,防止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肾结石、肾功能不全。还要下决心严格禁酒 ,包括黄酒、米酒和啤酒。否则 ,等到出现关节畸形、肾结石、肾功能不全时 ,治疗就十分棘手了。总之 ,你若在夜间突发足趾疼痛 ,千万不要忘了“痛风”这个病 !张继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