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辗转体位的症状起因

发布日期:2014-11-12 20:44:58 浏览次数:1600

引用

csylmj 的 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06亦可稍加清热祛湿之品如苡米、车前之属;若舌红苔薄有伤津现象者,注意勿利水太过,可用 珍、 凤加导赤散治之。

十二、玉屏风散治疗表虚自汗用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3药合用,托里固表,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尤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我体会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我认为,其组成份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症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 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 实卫。曾有1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3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意,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克。至于纯阴虚之盗汗,我认为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此处只言玉屏风,故不赘述。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我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克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1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其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蒲氏认为此散用3~5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我认为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里而司开合,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4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余曾用玉屏风散治愈1例面肿如球之怪病。1961年与广州中医学院1959年高研班学员到某军区医院搞科研时,该院一护士之子,5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处方: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8克,五味子4.5克。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9天,病霍然而愈。

十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本方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自从钱氏之地黄丸出,六味与八味便成为补肾阴与补肾阳两大法门。王冰倡导的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论,得到六味与八味的治疗效果的证实。肾属水为阴中之阴,故补肾阳要在补肾阴的基础之上,也因六味与八味的广泛应用,而升华成为五脏系列方剂。如治肝肾阴虚的杞菊地黄丸,治肺肾阴虚的麦味地黄丸,治阴火过旺之知柏地黄丸,治肾阴虚气喘之都气丸。以上各方都成为常用之名方。六味地黄丸,的确是一张很好的方子,有补有泻,以补为主,相辅相成,其中奥妙,恐怕要等现代化学深入发展再进行研究,才能得其药理。在我的经验中,喜用六味八味而少用张景岳氏的左归、右归。当然左归丸(饮)、右归丸(饮),对于那些虚损甚而胃肠尚能受纳者,不失为良方,不可抹煞。下面我举几个运用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5味地黄汤的经验,供参考。患者李某,向患肺结核,为虚火旺之体质。曾患失眠,中西药久治不愈,越来越重,乃住于某医院,用尽各种药物与方法未效。我到医院探病,顺为四诊,人瘦削甚,面白潮红,唇色鲜红,每夜只能睡眠1~2小时,心烦不安。两手心热,舌瘦嫩,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尺寸俱弱,此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阳气浮越,夜不交于阴所致,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高丽参9克(另炖兑服)。隔2天再探视,问知某老师认为已经失眠,岂可服高丽参?但病仍未愈,我建议仍用前方,试服1剂,睡眠时间延长,3剂基本治愈。失眠已致元气大虚,不用人参以大补元气,虽有六味汤之补肾阴,阴阳仍不能和调。我还曾用六味地黄汤加党参和太子参以治不育症,试举其中1例:冯姓青年,农民,娶远房同宗之女为妻,结婚3年不孕,并非近亲结婚的关系,而是男方不能人道,观其外表,个头比较高大,力气过人,诊其面色如常,舌嫩胖,脉虚大。《金匮要略》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今冯氏外表一如平人,脉虚大而不能人道,是虚劳证。先按《金匮要略》法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黄芪30克。服半月后,脉大稍减而尺弱,改用六味地黄汤加党参30克,以益气补肾阴。服药半年已能人道。女方因久不得人道,人转瘦,月经失调,曾予调经,能人道后不久得孕,但未能固胎而流产,又为之调补气血冲任。男方继续服六味地黄丸加党参。3年前后生2男孩。60年代在某医院会诊一男孩,7岁,病哮喘,连续哮喘不停已2天,病孩辛苦甚,医生说:这是哮喘持续状态,已用尽西医治法未效。诊其面色尚泽,唇红,舌红无苔,脉细数而两尺弱,此肾阴虚甚,肾不纳气所致,乃予六味地黄汤加蛤蚧9克(1只),1剂而哮喘停止。此方以六味地黄汤治其本,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既能治标又治其本,故其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然,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6蚧治哮喘是有效的。曾见一中医用蛤蚧两对(活蛤蚧去内脏)浸酒服,治疗断根。可见哮喘并非不治之症,不过一般要治断根还是不那么容易。哮喘西医都认为是过敏所致,我发现不少患者因睡竹席而起。对那些夏天哮喘发作的患者,必须问其睡什么席,如睡竹席或藤席,若不换席,必难治愈。物理因素往往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不可不知。近来有些学者,见西医对脑的研究多彩多姿,越来越深入,反观中医论脑却过分简单,实在相形见拙,于是有人提出 脑主神明论,意图发扬中医之理论,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这样做未尝不可,但不知这样一来,便将中医之脏象学说抛掉了!中西医对号入座以求发展往往适得其反。脑的实质与功能尽在五脏六腑之中,而主要则概括于心与肾中,何以见得? 心主神明比较明确且勿具论,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齿乃骨之余,故治骨、治齿、治脑往往通过治肾而取得效果。我曾治一弱智儿童,正读二年级,成绩欠佳,尤其是数学一门最差劲,很简单的算题,反复教导就是不明,总不及格,请为诊治。遂书六味地黄丸,每日10克水煎连渣服。半年后喜告智力有发展,数学已及格了。最近治疗1例语迟之病孩,已2岁多仍不会讲话,连爸爸妈妈二字的发音也不准,身体瘦弱,走路也要扶着,舌嫩淡,指纹淡而脉虚,用地黄饮子加减,服半月,讲话走路、肢体都有进步。地黄饮子由肾气丸化裁而成,功能补肾益精,治语声不出,近人用治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者。足证肾与脑的关系中医自成系统。至于肾与齿的关系,如我院有1位毕业同学治疗1例已4岁仍不出牙的儿童,用六味丸治疗,牙得生长。又有一西医之子,多年来屡用金霉素与土霉素,旧牙脱去新牙老是长不出来,我用六味地黄丸而收效。中老年人之牙周炎,多由肾阴虚所致,我亦喜用六味地黄丸,有一定效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7可以断言,离开中医之理论体系去对西医之号,欲求发展是行不通的。否则脑髓骨齿肾这一网络之链就被打断了,前人的宝贵经验也就抛弃了!中医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以中医理论体系为主吸取西医之长以及各种新技术为我所用,才会飞跃发展。我院李氏之女15岁,两足站立稍久即足发红,甚则脚掌前半均红,两手手指天气未冷而时见红肿有如冻疮,不痛不痒,病已数年,历经广州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或说是雷诺氏病,或说是红斑狼疮,但最后没有得到确诊。诊其人瘦,面色尚润,舌质嫩红,苔薄甚,脉细稍数尺弱,乃舍症从脉从舌,辨证为肾阴虚,予六味地黄汤,服数月而愈。六味地黄丸之适应证不少,但必须在辨证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滥用。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就有久服地黄暴脱之说。陈氏说:久服地黄暴脱证,有些小病,本来可以不用服药,但过于讲究补养,医生投其所好,以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阿胶、海参胶..等滋腻补剂,连归脾汤、逍遥散也加地黄,服之良久,不见其益亦不见其害。但满腔中俱是浊阴弥沦,偶然因其他诱因发病猝然失去知觉,痰延壅盛,吐、泻、大喘、大汗等证与中风无异。陈氏认为这是补水滋水太过,以致水邪滔天,一作不可救止。应治之以大剂通脉四逆汤加减,或大剂术附汤加姜汁,或于前二方中重加茯苓。陈修园所讲的这类病症,我见过1例。1位久患肺结核的病人,因喉咙声嘶,服了一段玄参、生地之类药而突然昏迷,痰多,汗出,当时与刘赤选老师共同会诊,重用四逆汤加人参,但终不能挽救。陈氏告诫我们,虽然药似平和,终有所偏,不能盲目地久服。当然有些虚损之证,非十天半月所能治愈,非半年或一二年长期服药不愈,这就要讲究辨证论治的功夫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8

十四、五灵止痛散痛证被卫生部列为1983年全国中医急症攻关协作项目,为配合这一全国性中医急 症科研工作,我献出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 。(一)验方来源及药物组成五灵止痛散即由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冰片(梅片)组成。它是我父邓梦觉先生所拟的止痛药散,用以治疗各种急性痛证,加之自己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失笑散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代官商设立的和剂局(即现药局)出版,和剂局专门管理药材和药剂的经营业务,它将各地所献医方经试验有效后,依方发售,失笑散就是经当时国家药局试验有效可发售于市民的一张方子及一种药散,历史悠久,因而它治疗痛证疗效可靠。失笑散药性平和,味数简单,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痛,古人谓用本方后,痛者每在不觉之中诸痛悉除,不禁欣然失笑,故名失笑散。近人对失笑散进行药理研究,证明它能够提高机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动脉灌流时间,防止或削弱动脉血栓形成,并对机体有明显的镇静止痛作用。失笑散中的单味药物,五灵脂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蒲黄可缩短凝血时间。所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五灵脂主气血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蒲黄 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古人的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9前人用失笑散止痛,偏重于血瘀方面,而对气滞、邪闭所致的痛证似兼顾不够。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认识痛证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因此,如果在失笑散里再加入一种强有力的通利脉络、走窜气分的药物,其止痛效力会得到更大发挥。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摸索,认为冰片(梅片更佳)最合适。冰片是凉开药,气味芳香走窜,有行气通络、辟秽开窍、清热止痛的作用,加入失笑散方子,相得益彰。然药方份量之比例,又几经研究加以调整,时历半个世纪方才定型。按定型后的份量配制的药散疗效肯定,嗣后该药交广州中药三厂采用新工艺研制成成品药投放市场。(二)药理毒理试验报告摘要(1)五灵止痛散1.25~2.5克/千克能减轻小白鼠小肠蠕动,它与吗啡、阿托品能抑制小肠的推进运动的药理作用相似,从而提示五灵止痛散很可能是一个镇痛药或解痉药。(2)五灵止痛散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以1.25克/千克的抑制扭转反应率是51.2%,而2.5克/千克的抑制扭转反应率是65.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一特性与延胡索乙素相似,对月经痛疗效好。(3)对外源性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离体回肠收缩有松弛作用,证实了五灵止痛散能对抗致炎、致痛介质组织胺和乙酰胆碱。(4)五灵止痛散小鼠灌胃给药,观察7天,其LD50大于72000毫克/千克,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可见本品毒性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止痛药(。以上系根据张荣《:五灵止痛散鉴定材料》,广州中药三厂内部资料)(三)临床用药观察五灵止痛散于1983年1月份开始,先后在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0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二人民医院、佛山、江门、台山、新会中医院等8个医疗单位进行临床验证,共观察5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8.8%,其中临床显效率为35.02%,现将情况分述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253例,女性30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病史最短1小时,最长12年。其中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之1000例全部为急诊入院的留观病例,病情均较重,有详细的病历资料,在100例痛证患者中,内含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冠心病绞痛肺炎胸膜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16个不同病种所致之痛证。2.观察方法对各种痛证患者无选择性地用药,每次用五灵止痛散0.3~0.6克,痛时开水送服;心绞痛或疑似心绞痛者,可于舌上含服。牙周病龋齿烂牙所致疼痛,可将药散涂擦患处。在广州中医学院观察室里的病例,因病情较重,多以常规给药方法,即每日3次或4次。3.疗效标准显效:服药后止痛效果显著,即服药后10分钟疼痛消失,服药次数为1~2次。有效:服药后有止痛效果,即服药后30分钟至2小时内疼痛逐渐缓解,服药次数为2~4次。无效:服药5次以上仍未见疼痛缓解者。4.疗效分析临床观察5444例,显效194例,有效298例,总有效为888.8%,无效62例,占11.2%。

详见附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1附表五灵止痛散临床止痛观察结果据五灵止痛散临床554例不同病种的观察,以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妇女痛经为最多(共456例),疗效也较好,总有效为4111例,占91.13%;无效只占45例,为9.87%。而牙痛、头痛、腰痛、四肢关节痛、扭挫伤或骨折疼痛、肿瘤及皮肤病疼痛共98例,总有效为81例,占82.65%;无效为例17例,占17.35%。这说明许多疾病均可导致急性疼痛,痛证临床涉及面较广泛,而五灵止痛散对各科各种痛证均有一定的疗效,尤以胸腹部疼痛效果最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