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為何嬰兒肉毒中毒零報告

发布日期:2014-11-21 09:14:23 浏览次数:1595

專家稱與國內外嬰兒食品結構差異相關,且須警惕恆天然問題奶粉食用嬰兒誤診。

進入嬰兒腸道裡的奶粉,是否含有那個梭子狀帶有大頭芽孢的細菌?它們若逃過現代工藝混入奶粉中,在入口之前是否已經產生毒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正在對召回的乳制品進行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抽樣檢測,結果或於下個月公布。

研究肉毒病毒50年之久的專家王蔭椿認為,雖然乾奶粉中產生肉毒毒素的可能性不大,但風險仍不可忽略。曾在美國參與嬰兒肉毒中毒發病機理研究的他提醒,中毒癥狀往往易與重癥肌無力、急性嬰兒多發性神經炎等疾病相混淆,6個月以下嬰兒吃了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奶粉的家長需小心被誤診。

食品結構差異和漏診可能

前端有一個網球一樣的空包,芽孢比菌體要大,在顯微鏡下,肉毒杆菌看起來像一個梭子。廣泛存在於土壤、淤泥、糞便等之中的肉毒杆菌對於成人及1歲以上兒童並不可怕,而一旦在厭氧的封閉條件下,給它提供合適的溫度濕度及營養,則會產生目前已知的毒力最強的一種細菌蛋白毒素肉毒毒素。

197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來微生物病研究所兩位專家發現兩例出生不久的嬰兒出現全身癱軟的癥狀,並從他們的糞便中檢出了A型肉毒毒素,命名為嬰兒肉毒中毒,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肉毒毒素襲擊嬰兒的案例。

此後,加州之外的州也出現嬰兒肉毒中毒案例,而且數量越來越多。2006年在賓西尼亞召開的專業研討會議報告說,從1976年發現和確認嬰兒肉毒中毒之後31年間,全美共收治了2415例患者,平均每年約80例。同時,世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報道嬰兒肉毒中毒的病例。

在我國,經常見諸報端的多是因為食用豆瓣醬、火腿腸等自制或不合格食品引發的食物性肉毒中毒,從官方查詢和公開報道檢索,我國迄今仍沒有嬰兒肉毒中毒病例公開報告。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1990年刊發嬰兒肉毒中毒綜述,來自包含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的作者首次報告了國內唯一一例B型嬰兒肉毒中毒,發生在1989年的塔城地區。

但國內最早研究肉毒中毒、曾任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的王成懷,並不認為這一病例值得信服,他撰文稱,我僅聽過新疆塔城專區防疫站的原站長談到,新疆曾發生過依據事後病歷描述推測好像是嬰兒肉毒中毒的一例,如果我國確實從無嬰兒肉毒中毒發生,我總是懷疑我國醫學界關於嬰兒肉毒中毒是否了解?有無漏診的可能?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綜述文章認為,我國土壤污染肉毒杆菌芽孢比較嚴重,長江以北各省市區的土壤中幾乎都能檢出,所以嬰兒肉毒中毒的可能性較大,報告少的主要原因是廣大醫務人員對這種中毒癥缺乏認識,造成誤診和漏診。

在美國1976年後5年間確診的652例嬰兒肉毒中毒病例中,研究已經證實約有1/4嬰兒進食過含有肉毒杆菌芽孢的蜂蜜,除此之外,科學家從一例A型患兒家庭的吸塵器塵土中分離出A型肉毒杆菌,從B型患兒的庭院泥土中檢出B型肉毒杆菌。日本科學家則在患兒家中的蜂蜜、奶瓶的乳頭及吸塵器的內容物中都檢出A型肉毒杆菌。

原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毒素室主任王蔭椿曾研究肉毒病毒50年。他認為,嬰兒肉毒中毒案例在國外多發但國內少發,和國內外嬰兒的食品結構不同密切相關,我國以母乳為主,國外以配方食品為主,而且給嬰兒喂食蜂蜜,他的美國導師曾檢測市場上蜂蜜樣品,10%蜂蜜產品檢出肉毒杆菌。

肉毒中毒誤診率高

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嬰兒肉毒中毒在兒科領域出現時間不長,大量的資料表明它通常出現在2周-4個月大嬰兒身上,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下降。通常認為,6個月以下的嬰兒最易發生中毒。

為什麼嬰兒肉毒中毒一般只襲擊6個月以下的嬰兒呢?王蔭椿的美國導師曾用常規小鼠和無菌小鼠來研究,發現要使常規成年小鼠達到50%感染量需要700個芽孢,而對無菌敏感小鼠只需要10個芽胞。他認為,常規成年小鼠對肉毒杆菌感染有較大的抵抗力與腸道菌叢中存在肉毒杆菌的抑制性微生物有關。

食品安全博士鍾凱將此形象地描述為,成人腸道中的菌群早已站穩腳跟,少量的肉毒杆菌斗不過這些地頭蛇,但1歲以下的嬰兒,正常菌群尚處於建設階段,若肉毒杆菌前來搗亂,可能會造成較大影響。

1981年至1984年,王蔭椿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研究所訪問學習,曾加盟嬰兒肉毒中毒發病機理的研究。他綜合許多臨床資料把中毒嬰兒的表現歸納如下:他們一般都是足月順產,發育正常,中毒後會出現吸奶無力、吞咽困難、哭聲低微、頭不能抬起,顱神經麻痺還會出現眼瞼下垂,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眼及面部活動減少,張口反射減弱等癥狀。他認為肉毒中毒嬰兒的癥狀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國外研究已證實,它可能是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原因之一。

嬰兒吃進肉毒杆菌或者芽孢,細菌就在嬰兒腸道裡繁殖生長,產生毒素,被嬰兒腸道吸收後會導致嬰兒肉毒中毒,王蔭椿介紹,2000個細菌即足以釋放殺死一個7千克重嬰兒的肉毒毒素。這種毒素與引起食物型肉毒中毒的毒素不同,它不是事先在食品中形成的。

支持這種發病機理的有力證據是,幾乎能從所有肉毒中毒的嬰兒腸道中檢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或者兩者同時被檢出。

美國的臨床醫學發現顯示,便秘往往是首先出現的癥狀,從便秘到其他癥狀出現,可間隔0-24天,從便秘發生到入院平均經過15天,有的便秘很頑固,甚至一周左右不排便,中國食品衛生雜志發表綜述認為,這種前兆癥狀往往被母親和醫生忽視。

王蔭椿用軟癱來描述最初發病嬰兒的狀態,多數嬰兒發病過程緩慢,癥狀較輕,只出現一般性的軟弱無力、昏睡和不思飲食,易被發現而就診,但也有甚者呼吸驟停,這是最難識別而又最危險的,然而這樣的例數很少。一般癥狀輕微者居多,治療後恢復良好,不會造成死亡,也不留後遺癥。

自從爆出奶粉中含有肉毒杆菌,王蔭椿就一直留意事件進展。1歲以上孩子吃了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奶粉並不可怕,6個月以下食用這種帶菌奶粉的嬰兒家長要重視,發現小孩不對頭要送醫,家長和醫生要往肉毒中毒這個方面想,如果當做別的病延誤治療就很危險。

他提醒,中毒癥狀往往易與敗血癥、脫水、重癥肌無力、脊髓灰質炎、腦乾腦炎、急性嬰兒多發性神經炎和遺傳及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相混淆。

盡快公開召回產品檢測結果

嚴格厭氧,溫度、pH值,水分和營養也是必須的。食品安全博士鍾凱所說的挺苛刻的條件,是指肉毒杆菌芽孢發芽並產生肉毒毒素的環境。

在外部環境不適合生長時,肉毒杆菌會聰明地變成堅強的芽孢,耐熱,耐乾燥,短時間的煮沸和紫外線照射等一般滅菌方法都很難將它殺滅。但一旦隔絕空氣,有一定的水分和營養的條件,十幾二十攝氏度的溫度,4.5-9.0的pH值,它就會啟動。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近日對媒體稱,中心正在對召回產品進行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抽樣檢測,如發現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陽性的樣品,需進一步評估該起事件的風險程度,並制定科學、可行的監管措施。

王蔭椿認為,雖然乾奶粉中產生肉毒毒素的可能性不大,但奶粉裡產生毒素的營養是夠的。檢測部門仍要盡快公開對召回奶粉的檢測結果,因為給嬰兒衝奶粉所用的40℃左右熱水並不能殺死芽孢,甚至肉毒杆菌不會死,如果已經產生肉毒毒素更是破壞不了,達不到全部滅活。

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國家梭菌實驗室負責人表示,現在受污染奶粉企業只說肉毒杆菌,而不提肉毒毒素的做法是模糊的,該實驗室可免費檢測肉毒毒素,並在6個小時內出結果,目前只接受過一家地方疾控中心的諮詢但未收到檢測送樣。

作為國內唯一的肉毒抗毒素生產單位,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在上個世紀70年代已成功研制出全部7種類型的肉毒抗毒素。據介紹,用不同型別的精制或濃縮的肉毒類毒素抗原,分別免疫馬匹,獲得高效血漿,經胃?消化、硫酸銨分段鹽析,纔能精制成各型肉毒抗毒素。

但患者被馬血清蛋白致敏的後患卻是不能排除的。王蔭椿介紹,異性蛋白馬血清注入人體容易引起過敏,在美國,嬰兒肉毒中毒抗毒素不是用馬血清來做,而是用人血清來做的,用肉毒類毒素免疫人,反復進行注射和加強,做成抗毒素給小孩用,人和人的血清雖然不會過敏,但是貴得不得了。

王蔭椿研究美國肉毒中毒案例發現,一般都能在發病嬰兒的腸道或糞便中檢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甚或兩者。有些在臨床癥狀恢復或出院後很久仍可繼續排菌、排毒。

肉毒毒素曾在便秘發生後的第138天或出院後的100天在嬰兒大便中檢出,肉毒杆菌曾在便秘發生後的第158天、176天和出院後的120天的病兒腸道中被檢出,肉毒杆菌可在嬰兒腸道中產毒長達4個月之久,即使癥狀消失,仍可繼續排毒、排菌,國外醫學雜志和中國食品衛生雜志均有相同的結論。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