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乳房膜间皮瘤的判断与辨别中的CT应用

发布日期:2014-10-13 06:33:37 浏览次数:1600

乳房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乳房膜原发性肿瘤,起源于乳房膜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多发生在成人,可发生于乳房膜腔的任何部位,少数起源于腹膜、心包膜、输卵管浆膜、睾丸鞘膜等。乳房膜间皮瘤影像学上将其分为两大类,

(1)局限性乳房膜间皮瘤:多源于脏层乳房膜,少数可来自壁层、膈肌和纵隔,肿瘤大小不一,从小结节到巨块形甚至占据整个乳房腔,滋长缓慢,大部分为良性。局限性乳房膜间皮瘤多位于侧乳房膜,呈丘状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广基与乳房膜相连,肿瘤与乳房膜大多成钝角;病灶边沿光整与乳房膜外脂肪分界清楚;肿瘤密度均匀,较大肿块内可有坏死、囊变或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性分明强化,瘤体较大者可呈不均匀性强化或周边为均匀性强化,极少伴乳房腔积液或乳房膜增厚。

局限性乳房膜间皮瘤的X线现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沿光滑无毛刺,内无空洞或钙化,肺内肿块无浸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不大。CT扫描若的瘤蒂可见,对判断很有价值,本组9例CT诊断中6例可见分明瘤蒂。证实肿瘤来自乳房膜。位于肺内的脏层乳房膜间皮瘤,重点从肿瘤边沿有无毛刺,有无浸润,有无分叶,有无钙化等与肺癌肺结核加以辨别。局限性乳房膜间皮瘤,通常需要与乳房膜四面型肺癌、广泛乳房膜转移瘤及结核性乳房膜炎有乳房膜增厚者相辨别。

(2)弥漫性乳房膜间皮瘤:通常累及壁层和脏层乳房膜,病理学上分赘瘤型、上皮型和赘瘤、上皮混合型3种,病变广泛,进展迅速,属高度恶性。不少学者以为本病与石棉联系密切。

乳房膜间瘤的CT现象特点有:乳房膜增厚不规则,可见单发或多发结节呈驼峰样突起,较大肿块多伴有大量乳房腔积液,为弥漫性乳房膜间皮瘤的特点,CT现象与乳房膜转移瘤较难辨别。病变常累及纵隔乳房膜致纵隔固定,个别病例乳房膜环形增厚呈盔甲状,包绕或侵犯肺组织使患侧乳房腔容积缩小。少数侵及膈肌,可穿破膈肌扩展至后腹膜,侵犯乳房壁致肋骨、乳房骨摧毁于乳房壁外产生软组织肿块。此外尚可有心包增厚或积液,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等继发现象。

CT对乳房膜的细小结节及肺内转移灶以及肿块内的细小钙化的显示效果更好,HRCT对确认肋骨稍微骨质摧毁更为正确,这些征象对确认本病提供有力依据。增强扫描后,大部分肿瘤呈均匀轻度强化,CT值增加大于25HU,少数瘤体较大者呈不均匀强化,中心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病理上这些无强化代替瘤的囊变或出血。有时间皮瘤CT值较低而在平扫中与积液难以差别,但注射增强剂后间皮瘤分明强化,而积液不强化,则两者可分。乳房腔积液,而纵隔向患侧移位、固定,这可和结核性乳房膜炎的螺旋CT现象相辨别。

乳房膜间皮瘤导致其邻近肺纹理移位,而四面型肺癌则导致其周周的肺纹理于肿块边沿忽然中断或进入肿块内,边沿常呈分叶及细毛刺状改变,这也是乳房膜间皮瘤与四面型肺癌影像学上的辨别之一,此征象以HRCT显示更佳。乳房部CT诊断是眼前最正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CT在乳房膜间皮瘤的定性判断及确认病变的范围、形态以及乳房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及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乳房膜间皮瘤需要与靠近乳房膜的四面型肺癌、乳房膜转移瘤、乳房膜神经纤维瘤、结核性乳房膜炎、脓乳房等辨别。CT定位乳房膜活检能分明进步乳房膜间皮瘤的判断率,在CT引导下做乳房膜穿刺活检,获取足够的标本供组织学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提醒,患者要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并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您如果还想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不妨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专家会免费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编辑:永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