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婴儿脚气可致命
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母亲,产后3个月,下肢还呈浮肿状.她的小宝宝状况也很糟糕,吃奶无力,浑身发软,呕吐腹胀,心率快,心脏还有稍微地肿大.
一开始,医生以为是感冒,但治疗后却不见好转.医生在详细询问后得知,这位母亲在怀孕期间的主食都是精细加工的白米.于是,医生给婴儿开出了维生素B1的药方,一周后孩子的各项指标均恢复了正常.
医生告诉母亲,孩子得的是脚气病.不过,此脚气病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由霉菌被传染的脚气病,而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导致的营养缺乏病.
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是维生素中*早被发现的一种.它能构成辅酶,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能抑制乙酰胆碱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它更作用于神经组织,所以,它又被称为抗脚气发病的主因子或抗神经炎因子.
谷类食物是我国大大部分地居民膳食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而导致维生素B1缺乏病的主要理由就是长期食用研磨过分精细的精米精面.面上的精米精面在加工时都去掉了大量的米皮米胚,而维生素B1恰恰在这些部分含量*多,能够达到80%.该病在我国南方发作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以精米为主食.摄入不足、机体吸收利用障碍,以及另外各种理由导致需要量增加(如妊娠)等起因,均能导致机体维生素B1缺乏.另外,米淘洗过多,习惯吃捞饭(不喝米汤),蔬菜切后浸泡过久,在食物中加碱烧煮等,均可导致维生素B1的大量损失,引发缺乏.
维生素B1缺乏病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临床上根据年龄差异分为成人脚气病和婴儿脚气病.维生素B1易流失要不断补充,维生素B1在人体内贮存有限,且为水溶性维生素,轻易从肾脏、汗液排出,所以需要不断补充才干满足机体的需要.
维生素B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植物和动物体内,但含量随食物种类而异,且受收获、贮存、烹调、加工等条件影响.*为丰富的来源是葵花籽仁、花生、大豆粉、瘦猪肉;其次是粗粮、小麦粉、玉米、小米、大米等谷类食物;鱼类、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少.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五谷类食物吃得少了,即便吃,很多都是精米精面,它们当然好吃,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损失,哺乳期的年轻妈妈一定不要以此为主食,适当地吃点粗粮,对孩子对自己都有优点.人工喂养的孩子,家长在选择奶粉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成分表.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当乳母重症缺乏维生素B1时,如果此时用母乳喂养婴儿,2~5个月龄的孩子*易发生婴儿脚气病.病情急、发作忽然,误诊时患儿可死亡.开始发作时,患儿面色苍白、急躁、哭闹不安,常被家长忽视.随后,患儿发生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便秘、水肿、心跳快、呼吸急促及障碍,重症时发生嗜睡、呆视、眼睑下垂、声音微弱、惊厥等.当咽喉发生水肿时,婴儿失声,产生独特的喉鸣,这是婴儿维生素B1缺乏病特有的哭声.患病晚期时可发生发绀、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淤血.重症者可发生脑充血、脑高压,可引发强直痉挛、昏迷而死亡.
专家解释说患者在发病后切忌贻误治疗时机,应前往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有时症状就是相对可一段时间过后,症状明显加重,经诊断后却发现早已贻误*佳治疗时机,因此也增大了治疗难度,所以说一旦有了疾病征兆应该尽早进行治疗。
(编辑: 鹏建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