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大铊中毒案投毒者父亲为山东邹城交通局长
一个中国矿大大一学生,仅仅因为同学没有理睬他,而向同学下毒。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加爵———那个在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沉默乖巧的学生,却残忍地连杀4名同班同学。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案件使人们不禁疑惑: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不少案例表明,大学生相当多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而另一项调查也表明,一些大学同学之间的沟通不畅,没有认同感,而大学时期是需要得到认同的。孤僻而得不到外界关怀,使得这类人经不起挫折,选择攻击报复。这个向3位同学投下铊毒的大一学生就是一个例子。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同学们早一点注意到常某的心理,学校多一点关心爱护,情况又会如何呢?铊中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只有一个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才能及时为那些可能爆发心理危机的同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健全人格,化解危机,走出困境。
“中国矿业大学3学生铊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常某因与同学关系紧张,为了报复而投毒。联系起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心理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毒者应是患上心理疾病。
对于常某的行为,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建国分析认为,从常某的行为来看,这已经不是心理障碍了,应该是患上了心理疾病,而且到了妄想性质的程度了。这类人最初不善于和别人沟通,有着社会交往障碍,认为别人疏远他是故意的,自己越来越感到孤独,最后便形成了固执的想法,认为别人是歧视他,并容易做出过激、冲动的行为。
陈建国说,从门诊上来看,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的大学生比较普遍,前来心理门诊就诊的有“心病”的大学生中,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的就占到了50%至60%。这类大学生的症状多比较轻微,应属心理障碍,达到心理疾病的还比较少。不过,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人群如果不注意干预,将会发展到病态的程度,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酿成悲剧。“我们就接诊过这样的大学生病人,他们也是因为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存在社会交往障碍,感到非常孤独,最终心理就产生了想伤害别人的想法,有的已经和别人打架了”,陈建国说。
相关统计发现,目前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估计,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至25.4%,并且还有上升趋势。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比较少,心理较为封闭,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显得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心理就会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问题解决不了则会形成障碍,心理专家提醒,大学生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和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如果还是无法调整过来,最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硝酸铊在我国属于B级无机剧毒品。作为一种剧毒物质,普通人要想获得铊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铊,必须要单位开证明,还要有销售登记。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剧毒化学品总能突破重重封锁,甚至从网络上就可以任意订购。
昨日,记者仅在百度上搜索到硝酸铊的卖家就达几十家。但是当记者打开网页,这些注册日期都在今年的网站,有很多都已关闭。而通过这些网站贩卖的硝酸铊,规格从10克到10公斤都有。
在阿里巴巴网上,有一家大连的卖方宣传的大标题就写着“供应金属铊、硝酸铊和铊盐”,在网页末尾,记者找到了化工部经理武女士。听说记者要买硝酸铊,她立即警觉起来,连声问是不是公司要买,是什么公司?记者临时说自己是南京某化学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武女士还是称要先看一下公司的营业执照才能谈。
“这个东西属于剧毒,也不是难买,网上卖这个东西的很多,只不过这不能随便卖。”武女士说。“那你们这货从哪里来的呢?价格是多少?”记者问。
“这属于商业机密,我不好告诉你。如果你不想提供的话也可以,我现在在外面,我们到时候再谈吧!”武女士匆匆挂了电话。
记者随即联系了另外一家在产品介绍中标明有铊的广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吴经理一听是买铊,立即称这东西“太毒”,他们几年前就已不做。“你不是我们老客人吧?以后买这个东西就别给我打电话了啊!”吴先生撂下这句话后也挂了电话。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