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国矿业大学3学生铊中毒 同学承认是报复图

发布日期:2014-10-11 23:33:14 浏览次数:1605

中国矿业大学

因为3同学平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竟然在3同学的饭里投毒。目前,投毒的学生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审讯阶段。

医生认定是铊中毒

据介绍,6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中医院接诊一名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患者当时面容痛苦,胃疼,双下肢剧疼难忍,不能站立行走。患者自诉就读于江苏中国矿业大学,5月31日晚与另外3名同学在学校食堂就餐,6月1日与其中2名同学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多家医院求治,均未能诊断出病因。

后3人症状加重、情况危急,患者返回石家庄市中医院求治。接诊主任医师吕士君根据患者群体发病的特征和患者的病史体征,认为事情紧急重大,迅速召集神经内科和脉管科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会诊,初步诊断为重金属铊中毒,并制定了相应的救治方案。

四人中没中毒学生被查

据了解,这3名大学生是中国矿业大学(校址为江苏徐州)材料工程系的大一学生,并且同在一个班,年龄都在20岁左右,其中一个是徐州人,一个是山东人,还有一个是河北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食堂的食物并没有被铊污染,而当时有4名同学在一起吃饭,只有1人没有出现中毒症状,其他3人全部中毒了。这个也很符合投毒的情况,而没有中毒的学生也就当然成了我们重点怀疑对象。”警方介绍说,随后他们通过技术手段,也证实当时吃饭时,有3个碗里有铊残留,一个碗里没有铊残留。警方随即对该同学展开调查。

经过警方调查,该同学最终承认了自己投毒报复同学的事情。“以前他和中毒的3同学都是在一起玩的,后来由于一点小事情,他和3同学有了点矛盾。3同学就不和他玩了。每次3人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对他也爱理不理的。”警方介绍说。后来,这名学生通过非法渠道得到了铊,在查阅相关铊的资料后,他决定让3同学尝尝铊中毒的滋味。5月31日晚上,这名学生带上铊水,极力邀请3同学到食堂吃饭。在吃饭时,他趁3同学不注意,把铊水倒进了3学生的碗里。3同学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暗中向他们下毒手。在知道3学生中毒后引来了警察,他整天是提心吊胆,就害怕被警察发现是他投的毒。在警察找到他后,他就知道事情隐瞒不住了,面对警察审讯,他最终承认自己投毒的事情。

对于该同学手里的铊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目前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大学生铊中毒案情况。校方介绍,引起3名大学生铊中毒的毒源已初步查明,系犯罪嫌疑人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的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据介绍,犯罪嫌疑人常某与铊中毒的3名大学生牛某、李某、石某均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机电系材料专业06级的同班同学。常某性格内向,对3名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经常在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心存不满,并认为他们歧视自己,遂怀恨在心。

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事发后,学校紧急研究部署应对措施,连夜对案发校区1.3万余名学生进行拉网式排查,未发现疑似病例。后勤部门责令有关餐厅立即停业,对食物进行封存,由徐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取样送检。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此案。

昨天,记者从徐州警方获悉,多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为一起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常某某已被抓获。

据了解,本次铊中毒的3名大学生是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材料工程系大一学生,3人是同班同学。在河北省疾控部门与我省疾控部门取得联系并通报情况后,江苏疾控部门迅速派出两路人马分赴中毒者所在的河北石家庄中医院及位于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进行采样。通过对采集回的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专家推测该3名大学生是5月31日中的毒,6月1日,3名同学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6月10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先后确诊三人均为铊中毒。6月10日晚,徐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该局党委高度重视,连夜召开案情分析会,成立专案指挥部,全面开展现场勘察、调查走访以及查找毒源等侦查工作,同时将案情上报徐州市委、市政府和江苏省公安厅。各级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公安机关尽快查明毒源,迅速救治学生。江苏省公安厅派出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赶赴徐州指导破案。

经过缜密侦察,6月12日下午,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常某某抓获。据常某某交代,由于其性格内向,对3名受害人平时经常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心存不满,怀恨在心,遂投毒泄愤。而对常某某如何投毒、铊的来源,受害者如何中毒等问题,警方未予回答。

据知情人士透露,常某某及中毒的3名大学生均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生。常某某性格内向,平时同学关系比较紧张,经常怀疑同学对其另眼相待。由于自己对化学知识有所了解,遂悄悄将铊投入矿泉水瓶中。同学晚自习后,纷纷喝下带有铊毒的矿泉水。由于中毒比较深,徐州没有条件进行解毒,其中一名大学生在石家庄中医院进行救治,后另外两名中毒大学生直接乘飞机赶赴北京治疗。

而据《光明日报》的报道称,3名受害者是在中国矿业大学的食堂就餐后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在当地多家医院求治,均未能诊断出病因。3人症状加重、情况危急,后相继被诊断为重金属铊中毒。

据了解,这3名大学生现在正在北京朝阳医院进行治疗,因救治及时,3名大学生病情比较平稳。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省疾控中心: 患者所用水杯 铊含量很高

国内: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

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1994年冬(约12月份)和1995年春(约3月份)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1995年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治疗中的失误,肌体受到严重损伤,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如今34岁的朱令,全身接近瘫痪,基本语言能力丧失,只能由她年迈的父母照顾。而到底是不是有人“蓄意投毒”,至今都没有明确说法。

国外:俄罗斯叛逃特工伦敦离奇铊中毒

据英国媒体2006年11月报道,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2000年叛逃到了英国,2006年10月,当俄反战女记者波里科夫斯卡娅在莫斯科遇害后,利特维年科开始调查波里科夫斯卡娅之死的真相。然而11月1日,当他在伦敦一家餐馆和一名来自意大利的调查人员秘密会面后,突然出现严重铊中毒症状。

据悉,当时利特维年科体内的铊含量是危险剂量的3倍。由于铊中毒,利特维年科的头发已快掉光,肾脏开始衰竭,并频繁呕吐,说话也很困难,同时,利特维年科骨髓也严重受损,对免疫系统至关紧要的白血球几乎全消失。

资料链接 神秘的铊中毒

铊及其化合物是一种银灰色四角形结晶体,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锌盐、热铁矿或硫矿中,采矿业和冶金、提炼行业常接触。铊化合物有数十种。

铊无色、无味,一般人不易取得,毒性强烈。一般认为,铊对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12mg/kg,5~7.5mg/kg的剂量即可引起儿童死亡。

铊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肠道出血,继而出现四肢感觉过敏、针刺感,下肢无力,脚跟疼痛,甚至瘫痪。中枢神经受损时,可出现神志不清、谵语、抽搐休克等,中毒者多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上述表现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相似,易误诊。

脱发是铊中毒的特殊症状,常于第二周开始,重症可全部脱落,一般脱后能再生。皮肤干燥脱屑,可出现皮疹痤疮、皮肤色素沉着、手掌及足跖部角化过度,指甲和趾甲于第4周可出现白色横纹。部分患者有肝、肾、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

治疗措施有:1.急性口服中毒患者,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随后可口服活性炭0.5g/kg,以减少铊的吸收。2.普鲁士蓝是一种无毒色素,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口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用量一般为每日250mg/kg,分4次,溶于50ml的15%甘露醇中口服。3.对严重中毒病例,可以使用血液净化疗法,有研究表明血液灌流有较好的效果。4.高钾能增加肾对铊的清除。5.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护肝、肾、心等脏器,给予足够的B族维生素。对重度中毒者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制剂。

《光明日报》昨天报道称,江苏3名大学生被发现铊中毒。记者昨天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此前江苏还没有出现过铊中毒的病例,此为江苏首例铊中毒病例。调查中,省疾控中心专家对患者的水杯进行实验分析发现,水杯里的铊含量很高,最后确诊为铊中毒。

铊系通过网络从云南购得4名当事人就读的徐海学院位于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系中国矿业大学的独立学院,4人均为该院机电与材料工程系的06级学生。由于此事影响较大,该系工作人员拒绝透露几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据矿大一名大四同学透露,该消息一直被校方严密封锁,他们也是从网上获悉此事。

作为一种剧毒物质,普通人要想获得铊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铊,必须要单位开证明,还要有销售登记。因此外界猜测常某有可能是从学校的实验室获得这种剧毒物质的,但矿大宣传部宣传科的人士坚决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在下午的发布会上,校方也就此表示,曾经召集设备处及各实验室负责人开会,查明校内剧毒化学品使用与管理情况,并逐一签字确认。

记者昨天从徐州市公安局获悉,常某是通过网络从云南省购得这种剧毒物质的。但对于如何购买和收货,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知之甚少。

目前,在石家庄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牛某已经可以下地走路、进食少量流食。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治疗的石某、李某体内铊毒素已有9成排出,预计两三周后可出院。

被列为国家管制化学品的硝酸铊竟轻而易举地被一名大学生弄到,而这也导致了另外3名大学生“铊中毒”悲剧的出现。昨日,法律学者、化工专家和心理学家等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接受早报记者采访,在谈到中国矿大“铊中毒”案时无不唏嘘惋惜,表示若国家监管部门或者生产厂商能真正“负起责任来”,悲剧本可避免。硝酸铊来源:网购“2元/克”

据中国矿大相关人士透露,犯罪嫌疑人作案用的250克硝酸铊是“通过非法途径从四川一家化工厂买到的”。具体是什么“非法途径”,警方和校方均不愿详谈。学校宣传部有关人士称,这些东西肯定不可能是从学校的实验室里获得的,而是常某以“每克2元钱”的价格通过网络购买的———据了解,1克硝酸铊经水稀释食用后,足可严重危及人的生命。

据悉,硝酸铊是国家严格管制的危险化学品,真的能从网络上轻易购买到吗?“完全有这种可能”,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敦如教授对早报记者表示,尽管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硝酸铊此类危化品有着严格的管理控制,但“一些化工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对这些规定置之不理”。

据朱敦如教授介绍,“铊”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硝酸铊就是一种类似食盐状的白色晶体物质,因系固体,非常容易保存和运输,快递或邮寄“是有可能的”。

外流原因:监管不过关

据警方有关人士介绍,硝酸铊在我国属于第三类B级无机剧毒化学物。购买此类危险品一般需要有采购证明,且在包装、运输上都有特殊标志。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监管部门)对化学毒品管理不严,法律形同虚设!”东南大学卫生法学研究所所长张赞宁教授以他的亲身经历说,“我在网上输入‘铊’字,竟然出现了大量邮购铊化合物的广告,这种剧毒品怎么可以随便邮购呢?”某些厂家的行为实在是“严重不负责任”。

据了解,国务院于1992年修订通过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剧毒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甚至对废弃品处置等多个环节均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并具体对公安、工商、铁路、邮政等各部门的法律职责作了规定。

“如果有一个监管部门严格把了关,犯罪嫌疑人就不能轻而易举地弄到硝酸铊,3名大学生‘铊中毒’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张赞宁教授不无遗憾地说。

在京中毒学生开始针灸治疗

早报讯昨天,朝阳医院医护人员护送两位铊中毒学生来到针灸科接受治疗。医生说,针灸治疗将有助于促进中毒者恢复肢体功能。

经过朝阳医院11天的治疗,两位中毒学生的情况正在好转。昨天,他们两人已可自己进食并完成从职业科病房到针灸科的短途行走。两人的主治医生之一杜旭芹大夫告诉记者,昨天已为两人开好了血铊和尿铊的检验单,预计两项检查在下周进行。到时就能知道经过两次血液灌流治疗和十多天的休养后两人体内的铊毒素的含量情况。

昨天,两位中毒学生开始了针灸治疗。杜大夫透露,多位专家会诊后认为针灸治疗可促进中毒者的肢体恢复。现在两人每天在医护人员的接送下,往返于职业病科和针灸科之间。这两个科室之间距离并不长,正好可以当作两人的恢复项目之一。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