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今天服药了吗
京沪专家详解精神分裂症之康复关键
生病要看病,治病得用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具备这样的认知,“对自己的疾病无自知力”成为精神分裂症区别于脏器疾病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给疾病康复设置了障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患者落实服药医嘱的忠诚度和持续性差,即依从性差,病情容易复发,每次复发都可能造成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多次复发预示疾病向恶化发展,即预后不良。京沪专家就此分别提出应对思路,以期寻求解决之道。
中断服药是康复“壁垒”
■专家陈述:于欣(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一项有关公众对于精神卫生认知的网络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群曾发生过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持续焦虑紧张、持续忧郁情绪和严重的失眠。有近8000人在线填写了这一为期两周的调查。56%的回答者有尽量远离精神疾病患者的想法;而在遇到心理障碍时,高达76%的人群不选择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可见,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一定偏见,并且不知道精神障碍和疾病如何康复以及回归社会。
最近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的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其中还不包括各种情绪障碍、行为异常等轻症心理或精神疾病的社会负担。而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在学术上和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难题。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患者复发和再住院的最主要因素,停药后复发不可避免。有研究显示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高达80%。最近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发起的迄今为止由政府资助的规模最大的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显示,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中断率高达75%。因此,要强调医生、患者和亲友结成同盟,携手度过漫漫康复之路。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专家陈述:何燕玲(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很多。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误认为服药就如同使用抗生素一样,缺乏长期持续治疗的思想准备。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也是一个依从性差的因素,阳性症状(如幻听和幻视)会影响患者的自知力,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会降低患者服药的动机,而认知功能障碍则损害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有这些都是强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利因素。当然其他原因例如患病的耻辱感,药物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体重增加等,都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添了障碍。
现在,医药界通过改良药物剂型来探索提高依从性,长效利培酮微球注射剂就是临床实例之一。
这类剂型具有长效、安全和用药方便等优点,注射1次可保障2周内不必用药,优于片剂和临床其他常规制剂,降低复发风险,为患者的最终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创造了可能。由于可减少住院次数和发作所需专业机构护理次数以及缩短了累积住院时间,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也具有较好的优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