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最近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研究已取得新突破

发布日期:2014-11-14 00:05:32 浏览次数:1600

有关精神分裂症研究的相关结果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报纸,然而对于该病的有效治疗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我国在精神分裂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为该病的彻底治愈找到更多的突破。

来自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精神分裂症灰质容量研究方面获得了最新进展。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具有脑结构缺损,而且表现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类似的持续注意缺损,比如在前扣带区、左杏仁核和右侧脑岛灰质下降,前扣带区和右侧脑岛的灰质容量降低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精神分裂症通报》(SchizophreniaBulletin)杂志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影响到总人口的1%。实证精神分裂症研究表明,此病伴随着大范围的认知缺损和神经解剖异常。但是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不同阶段脑结构缺损的程度并不清楚。

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和控制组相比,在前扣带区、左杏仁核和右侧脑岛灰质下降;首发精神病病人和控制组相比也有前扣带区和右侧脑岛的灰质容量降低,但杏仁核没有显著差异;慢性病人的灰质容量降低最严重,包括了在首发病人和高危人群中存在缺损的区域,而且还扩展到颞上回、丘脑、扣带后部和海马旁回。

对比分析发现,和高危人群相比,首发病人在额-颞区、纹状体和小脑的灰质容量降低;高危人群和首发病人相比,在左胼胝下回、左杏仁核和左额下回的灰质容量降低。

总体来说,从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到慢性病人,灰质的异常逐渐加重。而且,在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里也出现了额-颞区脑结构异常。

综上所述,灰质的异常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这方面的精神分裂症研究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和验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