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16岁少年9年精神分裂症病史 父母没发现

发布日期:2014-11-21 00:37:00 浏览次数:1601

[提要]对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程文红,这已是不知道多少位家长提过的问题。“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在发育的,受环境影响”,潜在患病风险来自学业压力、关爱缺失等杜亚松一直记得在外滩跳江的一名孩子。

患者的父母也通常希望找到一个直接的导火索,一个明确的分界点,甚至觉得,如果是某件事造成的,“就把问题想通了不就好了”?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患病儿童来说,外在的刺激并非导致其精神分裂的罪魁祸首,很多时候仅能算是诱因。“病往往半年甚至几年前就开始了,就像癌症,但早期很难发现。”程文红解释道。

病因仍然未明。尽管不断有各类研究报出令人惊喜的突破,也有人提出“有很多支持性证据”的假说,但仍然没有人能真正揭开精神分裂症成因的面纱。

一名孩子很早就 “总听到别人说我坏话”,但半年后才被发觉。“孩子不会说,需要我们去主动发现”

――教科书上对于“分裂”的定义,是指患者的思维、情感、意志过程及人格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统一性失调或分裂,其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的分离。

15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莎莎,在周记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我仍然听到了声音,它们如黑云,可怕的黑云围绕着我,使我对自己失去信心……”

还有孩子说过,“我总是听到他们在骂我,我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连洗澡时他们也在窗户那儿说我”。

医生说,这是幻觉。其实正常人也有错觉,有时好像听到了铃声,但若经周围人提醒,很快会意识到这是不存在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自己听到的内容坚信不疑,无论怎样用事实来验证,也不会相信。

妄想同样属于“核心症状”。比如见几个人在聊天,精神病人有时就会认为这几个人是在诋毁他,甚至臆想出荒诞不经的内容。此前机场刺母案的精神分裂患者汪某,在日本留学期间曾搬离学校,住高级公寓,是因为“一直觉得有人追杀,在高档公寓感觉安全一点,不会被下毒”。这些都超出合理想象的范围。

受害人汪母非常后悔没有及时带儿子治疗精神疾病。她说去年儿子曾告诉她“耳朵里有异响”,而早在2009年,她和丈夫已经发现儿子的行为有些异常,有次三人一起走得好好的,汪某突然没有原因地大叫一声,让她感到很奇怪。

相比成人,儿童妄想或幻听的范围更窄,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年龄越小,内容越单纯。比如只局限在教室里,或者身边的几个人,有时只在涉及到这些内容时,才会表现出异常,而其他方面可能都没有问题。不少患者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名列前茅。

程文红说起一个例子:一名孩子,其实在很早就出现了“总听到别人说我坏话”的症状,但他并没有告诉父母,而是反复表达“我怎么办呀?成绩不好了”等类似焦虑的话语。他的父母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压力大”,看病时也只强调孩子的焦虑,而初始接触的医生也没有问出孩子“特别的症状”;直到半年后,疾病发展了,他的精神分裂症状才被发觉。

程文红说,相比成人患者,孩子更加需要仔细严密全面的问诊,“孩子不会说,需要我们去主动发现”。

“病是可以治的,很多人都治好了”。但需要既治孩子又“治”父母

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儿科诊室,程文红没有穿白大褂,“我们这里与常规身体疾病医疗不同,不穿白大褂有助于不给孩子压力。”没有一点诊室的模样,墙上贴着七彩的画,桌上放着各式玩具。

走廊里,父母带着孩子们等候着,他们有的安静地坐着,有的会跑来跑去。一位15岁左右的男孩呆滞地低着头,嘴巴里不停地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话,有时会旁若无人地大笑。他的母亲踮着脚,在排列“专家简介”的墙上,搜寻她想找的医生。旁边的姐姐则在安抚男孩:“今天累了吧,要不要喝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