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

发布日期:2014-10-13 03:58:08 浏览次数:1600

近年来,便秘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小儿便秘症状类似,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临床要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记者采访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李师,请他介绍小儿便秘的中医药疗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故粪便的排出与大肠功能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其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儿脾气尚弱,存在着运化功能不健的现象。若饮食调摄不当、情志变化,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而便秘。

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且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大肠传导功能,以助大便排泄。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生机勃发,其气机升多降少,糟粕不易顺降而郁滞肠腑,故便秘者多;肝气郁结,疏泄不畅,气机壅滞,同时也影响了脾的运化,大肠气行不畅,传导失司,糟粕留滞,而成便秘。

李师介绍,根据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脏娇嫩”的生理特点,治疗小儿便秘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临床宜攻补兼施,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则,可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或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予以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责任编辑:赵瑞]

1 2 下一页 尾页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