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记者走进热射病空巢老人的家

发布日期:2014-11-15 04:09:00 浏览次数:1595

我们的父母,远比想像中脆弱

昨日,记者探访了杭城2位因高温中招的老人家,体验他们高温下的生活。

独居的老人生活在都市的边缘,而他们的子女也正是下有小、工作压力大的中年人,虽然怀着常回家看看的心愿,但分身无术,也多无奈。

出院回家第一天

吃饭还是舍不得开空调

傍晚,记者来到杭州近江海鲜城附近的小区,见到了刚刚出院的86岁金大伯。

他上周三在家中昏倒,被送入省中医院抢救,诊断为热射病。因为有高血压糖尿病,金大伯的热射病来势猛,体温一度超过40℃,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幸好病来得快,去得也快。记者见到老两口时,他们正要吃晚饭,但没开空调。

空调晚上开一开,这会吃完饭,通通风还好。老伴说。

发病那天,老人家也没开空调。金大伯早上刚起床去洗手间,就咕咚昏倒在地上,老伴吓坏了,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住得近,立马赶过来,把老父亲扶起来,叫了120急救车。

老两口本来日子过得蛮惬意,晚上七八点钟睡下去,早上5点钟爬起,旁边的小超市逛逛,然后回家。可因为金大伯身体不好,腿脚走不动,加上天气热,老两口近来下楼也少,甚至连电视也很少看了。

儿子经常来,叫我们把空调开足,但是吹空调很不舒服呀,不通风,我们一般就晚上开起来。以前一把蒲扇过夏天,现在都不一样了哟。

记者到几个房间看了看,只有主卧室一个房间有空调。留意到饭桌靠窗的一角,堆了十几盒药,两老人都有血压、血糖的毛病,常年吃药。

身体孱弱,几乎是所有重度中暑老人的共同标签。

儿子放假,妈妈住院

周女士大热天两头跑

64岁的许奶奶躺在浙医二院急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比鼻子里的呼吸管更加触目的是,她一直在抽搐的右手。

她的老伴,在病床边席地而卧。逼仄的空间让他翻个身都困难,但没日没夜照顾老伴的他,实在太累了。

病床的另一头,周女士呆坐着,凝视双亲,神情茫然。

10天前,她母亲许奶奶被送进医院时,高热昏迷、小便失禁,被确诊为热射病。

其实这些症状,在许奶奶入院的前几天就已有征兆,但因为她有13年的帕金森病史,也会伴有低烧、意识不清等并发症,开始压根没往中暑上想。是我们大意了。周女士语气低落。

他们一家都是萧山人,平日里,父母住在乡下,她和哥哥两家都住市区,所以照顾母亲的重任基本就由老父亲一肩挑。

和记者说话的间隙,她不时瞄一眼手表,因为10分钟后,又到了母亲的吃药时间。一天里,母亲要吃16次药。药吃多了,多少有点后遗症,脑子糊涂了,根本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药,全靠旁人盯着。这时,她才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不易。原来光是每天定点定时提醒、监督母亲吃药,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老两口住的农居房,空调是老早就装好了,但今年基本没开过几次,一来是老人家节省惯了,舍不得开。更主要的是,她母亲有严重的帕金森病,经常摔跤,锁骨、肋骨、髋关节都受过伤,稍有受凉,全身关节都会酸胀难忍。老父亲也只能陪着硬挨着。每次我们到父母家,都热得受不了。周女士说。

对周女士来说,这段日子,每天的来回奔波也是一场疲劳战:她每天5点起床去买菜,儿子放暑假在家,要帮他做好早餐,然后开车直奔杭州的医院,帮老父亲照料妈妈,晚上再赶回萧山。哥哥嫂子也会来,但大家工作都忙,已经跟老板请了好几次假了。

就如以往,常回家看看的念头常在繁忙工作和下有小的夹缝中挤压得很无奈。只能周末回去,哥哥一家周六回去,我们周日回去,这样老人就能热闹两天。周女士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本报记者徐洁 王蕊 本报通讯员于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