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热射病空巢老人的家
周女士大热天两头跑
64岁的许奶奶躺在浙医二院急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比鼻子里的呼吸管更加触目的是,她一直在抽搐的右手。
她的老伴,在病床边席地而卧。逼仄的空间让他翻个身都困难,但没日没夜照顾老伴的他,实在太累了。
病床的另一头,周女士呆坐着,凝视双亲,神情茫然。
10天前,她母亲许奶奶被送进医院时,高热、昏迷、小便失禁,被确诊为热射病。
其实这些症状,在许奶奶入院的前几天就已有征兆,但因为她有13年的帕金森病史,也会伴有低烧、意识不清等并发症,开始压根没往中暑上想。是我们大意了。周女士语气低落。
他们一家都是萧山人,平日里,父母住在乡下,她和哥哥两家都住市区,所以照顾母亲的重任基本就由老父亲一肩挑。
和记者说话的间隙,她不时瞄一眼手表,因为10分钟后,又到了母亲的吃药时间。一天里,母亲要吃16次药。药吃多了,多少有点后遗症,脑子糊涂了,根本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药,全靠旁人盯着。这时,她才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不易。原来光是每天定点定时提醒、监督母亲吃药,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老两口住的农居房,空调是老早就装好了,但今年基本没开过几次,一来是老人家节省惯了,舍不得开。更主要的是,她母亲有严重的帕金森病,经常摔跤,锁骨、肋骨、髋关节都受过伤,稍有受凉,全身关节都会酸胀难忍。老父亲也只能陪着硬挨着。每次我们到父母家,都热得受不了。周女士说。
对周女士来说,这段日子,每天的来回奔波也是一场疲劳战:她每天5点起床去买菜,儿子放暑假在家,要帮他做好早餐,然后开车直奔杭州的医院,帮老父亲照料妈妈,晚上再赶回萧山。哥哥嫂子也会来,但大家工作都忙,已经跟老板请了好几次假了。
就如以往,常回家看看的念头常在繁忙工作和下有小的夹缝中挤压得很无奈。只能周末回去,哥哥一家周六回去,我们周日回去,这样老人就能热闹两天。周女士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本报记者徐洁王蕊本报通讯员于伟
前一页[1][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