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恋物癖让我好难堪图

发布日期:2014-11-17 00:22:51 浏览次数:1595

我从18岁就有了强烈的恋物癖,特别喜欢女孩的内衣!上高中时,曾有一次路过女生宿舍,看见晾衣绳上挂着几件内衣,情绪非常激动,于是趁着天黑无人就悄悄地将它们拿走了。刚拿回来时心里感到特别满足和兴奋,可过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很不好,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终究没有改掉,而且每隔两三天就忍不住要去晾衣绳那儿看看,不然就觉得浑身难受。 我该怎么办?

明明

读者发言

正视问题战胜心魔

明明的这种行为,大抵是在青春萌动期,性格比较孤僻、缺少和异性交流,同时又缺乏应有的性知识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混乱的思维意识,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是可以逐渐改掉的。如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另外,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基本的性知识,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治疗,了解恋物癖产生的根源和形成的过程,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自身的超越意识提高了,坏习惯就会像纸老虎一样不堪一击。

赵富萍

多与异性正常交往

处于青春期的明明有了想了解异性的冲动,但受传统教育或性格方面的影响,他的心理需求受到压抑,不得不通过偷拿女孩内衣的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

既然已经知道这种行为不光彩,只是无法控制,这说明明明还没有陷入恋物癖中不能自拔,所以不必过于悲观自责,建议试着突破自己,多与异性交往,或通过科学书籍等学习两性的正确知识,疏导自己的内心感受。

此外,恋物癖者大多性格内向,羞于表白。所以明明应多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使自己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烦恼自会摆脱。

冯秀丽

专家点评

■彭超英: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心理学会理事,太原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系特聘教授,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

尽快找心理医生治疗

恋物癖属于性心理障碍中的一种形式。性心理障碍是指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此类偏离作为性兴奋或性满足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方式。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性心理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1.正常的异性恋活动受挫。如失恋,即在正常异性恋时的痛苦经验、与配偶性关系方面出现问题时易发生。许多性心理障碍往往是在正常异性恋爱受到抑制时发生的。2.儿童早期家庭中的不良因素。如与异性双亲不适当的同睡、同浴;父母不检点的性活动的影响;父母由于自己的心理需要,对儿童反性别的着装打扮和心理暗示。临床还发现,恋物癖患者大多是男性,往往处在父母都非常严厉或母亲非常专横而父亲却软弱的家庭。3.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如生意中的压力、工作上的失败、家庭矛盾或人际关系问题等等。4.社会不良性文化的影响。在青春期或儿童期受到不良性诱惑也是导致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5.个性因素。多数性心理障碍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内向、害羞、少动、孤僻、不善交际、性情温和具有女子气等。当受到成长环境中某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性心理发展受阻,使其停留在幼稚、不成熟的性行为模式上。

明明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性心理的偏差,有改变自己的愿望。当求治的愿望越强烈时,治疗效果才会越好!明明产生恋物癖的真正原因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深入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发病根源,从而摆脱苦恼。

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对学习感到非常厌恶烦躁。

6.读书看报或上课时不能专心致志,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课,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比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东西忘记拿,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沟边、楼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掉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有依赖止痛或镇静药的习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

2.9-16分大致属于健康范围,但应有所注意,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心情应保持愉快、乐观。

3.17-30分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

4.31-40分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治疗。

下期话题

原本开朗的我哪去了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可是,自从进入工作单位以后,我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成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比如在朋友面前还是开开心心的,一进入单位的大门,整个人就开始垂头丧气。渐渐地发展到最后,只要一到星期一的早晨,一想到又要踏入单位,我就觉得头痛得不得了。我会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开脱,只要能不上班就行。不过,时间长了总请假也不行,不但要扣钱,而且给同事和领导留下的印象就是不思进取、消极怠工。

我不想上班的原因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我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一直教我要做个好人,要懂得礼让、善待别人,当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要先想到别人。上学的时候如此,上班之后我也依然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是,事实和我想象的出入太大了。工作单位的人不像学校的同学那么单纯,有什么利益都是一哄而上,根本不会考虑别人。如果你善待他们,他们就认为你好欺负。如果你不会巴结谄媚,那么什么好事儿都轮不着你。我也曾学别人的做法,可事实上只要我稍微做出一点谄媚的举动,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而且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也从心里感到鄙视,看到他们我就不想说话。久而久之,别人对我的评价也从以前的天真可爱变成了现在的清高孤傲,有的人见了我甚至还指指戳戳,在背地里传一些流言蜚语。

我陷入了极端痛苦的境地,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我常常失眠,没完没了地想这些事,但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抑郁症的报道和测试,我自测了一下,居然是中度抑郁。我很想让自己赶快摆脱这种境况,可就是摆脱不了。我现在困惑的是,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怎样才能找回那个原本开朗的自我?

小慧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