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没病总喊疼 或是疑病症

发布日期:2014-11-17 01:03:04 浏览次数:1596

名医小传

侯晓梅,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平院区(沈阳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精神科及临床心理科治疗工作二十余年,擅长神经症抑郁症、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咨询电话:024-23505402

疑病症,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分关注,其关注程度与实际的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经常四处求医,但各种客观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核心提示

18岁男孩患上疑病症

18岁的小吴在高中毕业体检时正巧感冒发烧。医生在为他听心脏时低声自语说:“心尖区有点风吹样杂音……”小吴就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心脏病?严重不严重?”医生回答他:“这是生理性杂音,不要紧的。”

体检一切正常,小吴却放心不下。他联想起上“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曾说过心脏病是有杂音的,于是坚信自己患上了心脏病。此后,他开始到全国各地四处求医。经过反复检查均未见异常,且所有医生都认为他心脏正常,但小吴却总认为医生在安慰他。医生说他是自己瞎猜疑。小吴很生气:“我难道还真希望自己生病不成?病生在我身上,我自己还不清楚?”最后,经心理医生诊断,小吴是患上了疑病症。

多数患者有疼痛症状

侯晓梅介绍,疑病症最初往往表现为患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逐渐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

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患者也知道烦恼于健康不利,但苦于无法解脱、不能自拔。往往四处求医、又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或保证。”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症状。”侯晓梅介绍,约有一半以上的疑病症患者主诉疼痛,常见部位为头部、腰部或胸部。“这种疼痛描述不清,有时甚至诉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

其次是躯体症状,例如感到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觉得有体臭等。

逃避心理是主要因素

侯晓梅介绍,不少学者描述了疑病症人格的特征,多为:自我中心强烈,依赖性突出,易紧张、易烦恼、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等。

一个人一旦进入病人的角色,不仅会豁免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生病也会缓解社会对自己违反道德规范的谴责,同时能赢得更多的谅解和同情。当生活中发生什么不快,或遭遇重大挫折时,有些人便很容易产生病感体验,表现出疾病行为。疑病症的表达可能是自我防卫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疑病症的病因也有医源性的影响,如错误的诊断,反复拉网式的躯体检查、和长期未能确诊、错误的治疗;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也会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影响,强化病人的疑病观,使他们认为自己的疾病很重且难治。

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

侯晓梅介绍,疑病症的治疗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克服心理障碍。在心理治疗之外,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主要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脑功能治疗,经络氧及脑波治疗等。

侯晓梅表示,疑病症预后与患者的精神因素直接相关。患者满怀信心,努力求治者,预后好;具有疑病性格者,易为慢性,信心不足,则预后不佳。

建议疑病症患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自觉配合心理治疗,让自己静心、镇定、放松。同时建议大家也要为人豁达、乐观开朗;学会用理性去对待和处理困难,通过创造新价值的行动,或把心神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在创造中感到满足,以正常人的态度过正常人的生活,消除烦恼。

本报记者杨主格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