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肌肉萎缩
患者:杜某某 ,男,55岁,工人。
主诉:右手肌肉萎缩伴功能障碍3年。
现病史:病人2003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发凉,右上肢不出汗,半年后出现右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手指不能主动伸直,右手颤动,不能持物。2004年在同济医院做MRI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经过牵引、针灸、理疗、口服药物以及大艾灸治疗没有效果。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紧张,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呈“鹰爪手”,不能主动伸直, 右上肢肌张力增高,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夹纸试验、拇指内收试验阳性,右手霍夫曼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颈椎X光片见颈椎反曲,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无骨质破坏,颈4~6棘突偏歪,颈4~6后缘呈阶梯样,颈椎MRI见C3/4、C4/5、C5/6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 C5/6段脊髓受压,颈椎管狭窄。肌电图见右上肢神经源性病损。头颅CT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第一次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大“T”形针刀松解术。针刀术毕,嘱患者俯卧位,助手牵拉患者肩部作对抗,术者正对头顶,左手前臂尺侧压在病人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作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颈托固定保护。
2006年7月19日二诊:患者述颈项部有轻松感。予以第二次针刀治疗:松解双侧第3~7颈椎横突的粘连和瘢痕。针刀术后用两点一面手法进一步松解横突处的粘连和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颈椎牵引,牵引重量15kg,持续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2006年7月24日三诊:患者述颈项部更轻松,拇指内收力量有增加。第三次针刀治疗:松解关节突韧带及肩胛提肌止点的粘连、瘢痕。针刀术后用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颈椎牵引,牵引重量15kg,持续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2006年7月28日四诊:患者述颈项部更轻松,右上肢没有以前怕冷,还出汗了。第四次针刀治疗:松解颈肩部的顽固的压痛点和条索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颈椎牵引,牵引重量15kg,持续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2006年8月2日五诊:患者述右手指可以夹的住纸了,可以扫地了。但手指伸直功能改善不多,且有腰骶部有酸痛,牵扯感。第五次针刀治疗:松解竖脊肌的止点,腰椎下段的棘突,棘间,横突。48小时后腰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腰椎牵引,牵引重量30kg,持续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2006年8月6日六诊、2006年8月10日七诊:松解上肢的电生理线路,条索硬结处和萎缩肌肉的肌腹处。48小时后上肢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
2006年8月10日八诊:患者述右手指有主动伸直的动作,虽然是很小的动作,患者很有信心。嘱颈部、上肢部予以中频治疗,一次2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30次;内服活血化瘀通络中药五付,日一付,水煎分两次服连服五日;并依颈部、上肢康复操锻炼。
2006年12月20日随访,患者诉右手的肌肉明显丰满一些。除了伸指功能恢复的差一些,其它的功能都恢复的可以。嘱劳逸结合,要坚持颈部、上肢康复操锻炼。
2007年12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很好。右手的肌肉与左手区别不大了,功能基本恢复,家务都可以自如的完成。
案语:该患者是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分析,患者长期积累性损伤,使颈后面如斜方肌,头棘肌,头半棘肌,和侧面如颈长肌、头长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肩胛提肌、颈夹肌、髂肋项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等软组织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合部出现粘连、瘢痕、挛缩,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使钩椎关节移位,引起颈椎序列位置异常、各颈椎间力传导异常、颈椎间盘受力异常,引起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出现脊髓单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
依据针刀医学理论,该病属于针刀医学分型中的钩椎关节移位型颈椎病。按照头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钩椎关节移位型颈椎病的网络状立体病理构架,我们设计了大“T”形针刀松解术,T形横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附着于枕外隆凸的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粘连瘢痕,又松解了附着在枕骨上项线周围的头棘肌止点、头半棘肌止点、头最长肌止点以及胸锁乳突肌后侧止点的粘连瘢痕,同时又松解了枕骨下项线周围的椎枕肌的起止点;T形竖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颈深筋膜的挛缩瘢痕,又松解了椎枕肌起点、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起点、颈夹肌等肌肉起点处粘连瘢痕。
第二次针刀松解双侧第3~7颈椎横突的粘连和瘢痕。第三次针刀松解关节突韧带及肩胛提肌止点的粘连、瘢痕。第五次针刀松解竖脊肌的止点,腰椎下段的棘突,棘间,横突。再加上针刀术后的手法,从根本上破坏了钩椎关节移位型颈椎病的病理构架。再加上第四次针刀松解颈肩部的顽固的压痛点和条索瘢痕。第六、七次针刀松解上肢的电生理线路,条索硬结处和萎缩肌肉的肌腹处。如此严重的颈椎病也可取得好的疗效。
术后辅以中频、中药、康复操锻炼帮助人体自我调节,加快排除炎性产物,促进伤口愈合。
针刀医学通过30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治愈了大量的颈椎病患者,提出了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型是颈椎病的发病初期,力平衡失调型颈椎病是动态平衡失调型颈椎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病理机制都是颈部弓弦力学系统受力异常,引起颈部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直接导致颈部神经、血管受压或者引起骨关节的位移而致颈部神经、血管受压引发临床表现。根本病因都是软组织的问题。通过针刀整体松解颈部后面、侧面主要受损部位的弓弦结合部,配合针刀术后手法,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为人体自我调节、自我代偿创造了条件,即可治愈本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