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分析颈椎病
颈椎病是现代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病,那么在我们该如何去预防以及如何去调理颈椎病呢?这里小编将为您详细解答,首先我们需了解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分析: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是人体在活动中,在关节中旋转活动次数最频繁的脊柱节段。由于颈椎的椎间盘退化、小关节改变、韧带改变及骨质增生等可引起颈椎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受到压迫,产生痉挛,导致局部的损伤性炎症,炎症水肿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可出现头部、颈项部及上肢症状。目前,颈椎病可分为5型:
1、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本病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7颈椎段最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退变,包括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症状,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受压迫还可出现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等症状,但较少见,常与椎动脉型症状并存。
4、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退变导致其有关结构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可出现上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颤抖甚至行走不稳、瘫痪等。
5、混合型颈椎病: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常同时并存两型或两型以上,为混合型颈椎病。
二、中医经络分析:
中医认为本病的内因有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等,外因包括劳损、风寒等因素。颈椎内有督脉通过,旁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挟脊而行,手太阳小肠经至肩上,手阳明大肠经直接至“柱骨”,即颈椎底部,足阳明胃经也下经颈项,因此,颈部是督脉及全部手足六阳经所过之处,其病变直接与诸阳经关系密切。凡颈型、神经根型产生疼痛、麻木、酸胀之不适可按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处理,取疼痛之处所过经脉穴位远近结合施以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常有头痛、眩晕等症状,中医认为多与肝肾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肝藏血,血虚易生内风,肾气内虚及肝风上绕头脑空窍,可致头痛、眩晕,但颈椎病变所致此病者又需从颈部经脉不畅,气血淤阻结合肝肾不足标本兼治。脊髓型颈椎病较少见,一般针对不同部位的不适对症处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