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
摘要: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在培智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培智生一般是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极大地干扰课堂秩序。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探索转变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培智生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141218.htm
关键词: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障碍儿童;个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价值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校培智班级的增加,我校的培智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障碍类型也趋向多重化。而在这些障碍类型中最难矫正的是培智生的多动性注意缺陷的问题,这种障碍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突出。多动性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即为“多动症”,是智障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香港在2006年8月公布的《融合教育在香港小学推行的情况》研究报告中显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对学校各类融合生照顾所面对的困难的看法中,被认为前三个最困难的类别依次序为“ADHD”(61.2%)、“自闭症”(58%)、“智障”(51.2%)。由此可以看出,多动性注意缺陷的智障学生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个难题。这类学生对整个班级的影响是极大的,他们的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多动,乱扔东西,乱写乱画,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易激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动作不协调,同伴关系差,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在课堂中,他们无法遵守班级常规,上课坐不住,来回去动,干扰同学,不听老师指挥等,因此,不易被教师和学校接纳。面对这类孩子,教师很多时候没有有效的办法去改善他们的多动行为,或责备、说教,或惩罚、隔离,这些方式反而加重这类学生的情绪困扰,出现焦虑、低自尊等,如此恶性循环。多动症危害较大,负面的影响也相当严重。本案研究的个体就是一个存在严重多动行为的学生。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尝试进行各种教育手段和各类康复训练,期望减少ADHD学生在课堂上的干扰行为,进而能有效地学习。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丰富对多动性行为问题的学生实施有效的训练措施,并且对一线教师如何训练ADHD智障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界定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动症,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障碍儿童,指生理或智力发展的缺陷的儿童的一种称呼。这类学生存在智力偏差,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会导致他们不能融入集体,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就是对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多动症和智力偏差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以2011年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典型个案豆豆(化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摸清学生情况,观察学生上课的行为表现,制订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在集体课中实施代币制,以期待学生的多动行为有所减少。增加蒙氏训练和语言训练,随时关注实施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注意力训练,选择有效的训练项目,制订有效的训练计划,切实进行足量的训练,对该生进行行为干预。
第四阶段:总结学生经过训练后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五、研究过程
(一)阅读文献,为研究的开展作铺垫
1.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多动性注意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对于产生多动症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归纳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脑组织损害,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剖宫产等多种原因所致脑缺氧、脑损伤等等。
(2)遗传因素。
(3)微量元素缺乏,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
(4)家庭心理因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
(5)有害物质中毒,如铅中毒等。
2.多动性注意缺陷儿童的主要表现
(1)一是活动过多。
(2)注意力不易集中。
(3)冲动任性。
(4)学习困难。
对于多动症儿童,一般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改变儿童的行为。本个案研究,通过对一名多动性注意缺陷智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探讨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了解个体,为研究的开展打好基础
1.个体自控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本课题的个体豆豆是剖宫产,在出生前一天曾出现异常情况,父母对其很严格,有时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该生之前上学的一些行为,反映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自控能力差:
(1)活动过多。豆豆不论在何种场合,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走来走去,推桌子,将手伸进桌子里弄出响声,咬铅笔、抠手指等。走路时喜欢跑,从来不会坐下来休息。他的精力非常充沛。
(2)注意力很不集中。豆豆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如上课时只要教室外面有动静,他会立刻朝向外面,有时还会跑到外面去。
(3)学习困难。豆豆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障碍,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他也不能完成,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发现的具体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1)上个训课时,他的表现很好,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操作。
(2)上操作类的课时,他的表现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他有事可做,所以他的多动行为要少一些。
(3)上新课时他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些,上复习课时就集中不起来。因对复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又无事可做,所以他会走动、捣乱、笑,以引起教师与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4)多动行为的产生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说话声音很小,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有通过走动的方式引起教师的关注。
(5)因他的多动行为给教师很不好的印象,所以教师给予肯定的机会是不多的,时间久了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信心也没有了。
(6)他的兴趣很少,如果说有也是阶段性的。就连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电视,他到现在还是从来不看。这可能与他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保障
1.教育疗法
(1)实施代币制,转化多动行为。我在本研究开展的第一个学期内,在班级中实行了“代币制”,希望这将是改善豆豆多动行为的第一步,也为他重新树立起信心。
(2)家庭教育,转化多动行为。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豆豆绝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共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给家长也商定了家庭教育计划,对家长提出了建议,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帮助豆豆减少多动行为,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他建立信心。具体应做到:a.家长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多动行为,调整心态。b.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让他有事可做。c.家长要尽可能不能让他闲着,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如早晨走路到校,吃完晚饭之后让他去骑车,周末带他去公园等。d.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关心孩子,避免惩罚。e.家长要多注意豆豆的饮食。
2.行动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Ressell Barkley(1991)提醒教师处理ADHD学生的原则是“少叫多做”(Act rather than yak)。因此,在本研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行动疗法中,我主要采取了感觉统合训练的行动疗法。
3.语言疗法
语言能力是豆豆存在的一大障碍,很多时候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会通过多动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此时教师没有理解就会责备豆豆。因此,对豆豆进行语言疗法有助于改善他的多动行为。
(1)语言个别化训练。对豆豆实施语言个别化训练能有针对性地对豆豆进行语言矫正,可以使豆豆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家庭也同步进行个别化训练,可以加快豆豆语言能力的发展。
(2)语言现实化训练。语言现实化训练对孩子来说更直观,家长在每天陪孩子走路上学的过程中不断跟孩子说话,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见到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也让孩子跟着说什么,一学期下来孩子会说很多话了。
六、研究成效
(一)课堂干扰行为少了很多
上课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来走去,他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了,也能较好地配合教师,上课也能听讲了。
(二)学习能力强了
通过感统训练,他的手臂明显有力气,描起字来也有了力度,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他能独立写字了。他有事做了,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少了。
(三)语言能力强了
感觉统训练之后,他不仅说得多了,而且他的嗓门也变得大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像蚊子的声音那么小了。他会说很多话,也会主动跟说很多话,有时自己还会组词,最关键的还是他在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沟通上减少了很多问题,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减少了。
(四)他自信了
因为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教师对他的肯定也越来越多,他的自信也就回来了,他越自信,他学习的劲头就越大,学习的劲头越大,他就越集中注意,越集中注意,他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五)他有兴趣爱好了
现在的豆豆有喜欢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在家中他每天都要看,看起来很是认真。他还跟唱动画片中的主题曲,虽然唱得很不好,但是他有跟唱的意识了。他有兴趣爱好了,说明他的认知力提高了。他不会觉得无事可做,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七、研究后的思考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学生的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偏差行为可能很难根除,有时可能会有反复,我们必须带着一颗爱心,真诚、耐心地去帮助他们。面对有生理疾病的智障学生,我却无能为力,因为在进行感统训练时需要一定的强度,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有些是不能承受这些强度的,如何改善那些学生的多动行为,这将激励我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2006.
[2]于帆.中国儿童感觉统合游戏.是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
[3]慕雯雯.ADHD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处理的个案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141218.htm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