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识别
如今,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产生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会对心理问题存在偏见,甚至歧视、恐惧和厌恶。一听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潜意识里就把他等同与精神疾病。事实上,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并不是一回事。
心理问题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大多数人往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缓解症状,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时,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医生的帮助。
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琐事产生心理问题,称为“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会逐步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如果此时心理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就会演变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医治不及时的话,最终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均由心理问题演变而来的。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
常见的精神障碍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疾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
第一、是否出现了幻听、幻视或妄想。
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黄筱玲)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