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纵容网瘾暴力疗法就是制造恶 第A02版

发布日期:2014-11-17 09:16:18 浏览次数:1595

纵容类似野蛮治疗网瘾学校的存在,相关监管的乏力与敷衍难辞其咎,背后的监管失守更值得追问。

5月19日晚,在郑州搏强新观念生活培训学校里,数小时“加训”之后,两名女生1死1伤。目前,搏强学校涉事的5名老师目前已被当地警方刑拘,该校管理混乱,目前已被撤销办学资质(6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又见戒除网瘾悲剧。这个打着“新观念”名号,并自诩为“问题少年中原教育第一品牌”的学校,却被证明是暴力与野蛮的“恶之花”,其中的反差与荒诞,无论如何都难以令人接受。

或许,将之横向对比其他发生过类似暴力悲剧,并打着戒除网瘾旗号的学校,它并不具有太多的特殊性——封闭式管理,军事化乃至暴力培训,在办学资质与教学方法上涉嫌多重违规但却又一路享受绿灯。以此而言,纵容这类野蛮学校的存在,相关监管的乏力与敷衍,显然难辞其咎,背后的监管链条是如何一步步沦为虚设,必须加以追问。

然而,笔者依然疑虑的是,如果没有悲剧的发生,它是否会被看成是不正常的?换言之,在闹出人命之前,它或许已违背相关法律,但为何依然受到众多“问题少年”家长的追捧与信任,甚至是监管部门的默许?

类似发生在戒除网瘾学校的悲剧,我们实在不陌生。早在5年前,网瘾少年邓森山之死时,媒体报道就做出如是判断:治疗网瘾,已从医学和教育问题,逐渐变成一个消费指向。这未尝不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提醒:与不曾禁绝的强制性戒瘾的悲剧所对应的,除了监管上的失职,社会对于网瘾现象上的观念迷失,亦必须被重新审视。

于一个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社会而言,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网瘾人群”,确实是一个不争的存在,如何戒除网瘾也有着现实性的需求。这也正是滋生强制性戒除网瘾学校野蛮生成并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在这种“消费”背景下,强制性戒瘾乃至暴力式改造,偏离医学与教育的内核,直至演变为用暴力手段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摧残。

多少罪恶假戒除网瘾而行之?暂且不论强制性戒瘾的科学性,这起悲剧中,尤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死于“加训”的一个女孩已19岁,属具有行事能力的成年人,为何依然被强制进行戒除网瘾?而更多未成年人,被强制送入这类“培训学校”接受暴力改造,监护人的失职可见一斑。此一细节再次说明,单从强制戒网的手段来看,其对法律边界的突破,都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与警惕。

即便打着戒除网瘾旗号的学校已出现多年,但至今来说,学术界对将网瘾归入精神障碍疾病的争议也一直存在。可以说,所谓网瘾概念或是网瘾少年的定义,在一开始就显得面目可疑。于此而言,要终结戒除网瘾学校中的野蛮与悲剧,显然还需要一场社会性的观念纠偏与厘清。

如果说观念性的改造注定需要时日,但至少,终结那些面目可疑的强制性戒除网瘾学校,代之以更为科学与文明的行为引导与教育纠偏,终归是可以即时开启的行动。 (朱昌俊 媒体人)

返回本版

复 制上一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