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现代心理学认为 网瘾是一种病

发布日期:2014-10-08 03:12:18 浏览次数:1600

哈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高宏告诉记者,据国内外医学杂志的最新说法,可以确定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生物学上的病理成因等同于毒瘾、酒瘾等药物依赖行为,医学界目前按照心理障碍对其诊断和治疗。而且,我国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即CCMDⅢ如修改的话,网络成瘾肯定要做为首要项目被列入。

据介绍,医学杂志提出的最新说法认为,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伤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消极、婚姻不和谐等。国外专家首次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AD),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IU)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指出,尽管网络成瘾尚未作为一种正式定义的疾病收录到诊断体系中,但是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已遇到数量可观的病例,而且网络成瘾的实际发生率远比临床就诊的人数多。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因其特殊的危害性,已成为国际临床心理学界公认的新的一种心理障碍。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其精彩新鲜的内容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让青少年沉迷其间,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又注定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不同,造成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和多种情感问题。心理学家荣格说:“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们戴着各种各样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的作用是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公开展示的一面,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我们并不喜欢的人的和睦相处”。沉湎于网络里的人们,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往往会撕去人格面具,这样就与现实社会的需求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

据高宏介绍,许多研究表明,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各种人际关系障碍和情感问题,主要有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网恋网婚等。网络孤独症是指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远离周围伙伴,变得越来越孤僻。其主要表现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某种欲望,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工作时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我国的相关调查显示,在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有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人与家人、朋友疏远。

人际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淡漠,为了上网,宁愿置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或教育机会于不顾;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

至于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宏说,从病理上讲,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上网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同时,网络成瘾还有社会原因和个人差异原因。

一般情况下,自控力差、存在认知偏差、处理问题主观、任性偏执的孩子容易网络成瘾,反之则危险性比较小。

对于青少年而言,如果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是放任自流,都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等于相互抵消。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时,网络世界更是逃避现实的好去处。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始适应独立生活,缺乏自制力,或者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对网络空间新鲜事物的迷恋,都可能将他们推到网络之中。

男性是网迷的中坚力量,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有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具有网络成瘾症状的12位同学,均为男生。

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有其社会原因。那么,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有一种观点曾认为,中国学校教育压力大,将孩子们推向虚拟空间寻求解脱,是造成中国社会青少年网络成瘾多发的直接原因。但是最新的资料显示,网络本身恰恰是网络成瘾的罪魁祸首,就像人们吸毒成瘾来源于毒品的毒性,互联网本身就具有一种令人痴迷的“毒性”。有网友就此发表了一篇名为《网络时代,为什么我们更加孤独!》的文章。

这位属名阿杰的网友认为,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情和现代社会的通病。当移动电话、掌上电脑和互联网横空出世时,乐观的人们曾发出欢呼,孤独将从此成为一个心理名词。然而,“尴尬而矛盾的现实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与大洋彼岸的陌生人聊得海阔天空,却与隔壁的邻居形同路人;我们可以交上几百个网友,身边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推心置腹。”网络反而使人类更加孤独。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约占13.2%,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报告还得出了“四个有关”和“两个无关”的结论,即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与性别有关、与年龄有关、与职业有关、与网上活动内容有关,与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无关、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那么,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就可判断孩子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了呢,一旦孩子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家长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孩子走出虚幻的网络世界。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教授认为,家长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

1、你发现孩子在网上逗留的时间比你原来打算的时间要长。2、由于上网上的时间太多,以至于忘记了学习。3、你觉得因特网带给孩子的愉悦超过了亲朋密友之间的亲昵,不愿与父母说话。4、他会与网上的人建立各种新的关系。5、他宁愿去查收电子邮件,也不愿去完成必须做的工作。6、由于上网,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7、孩子是否尽量隐瞒在网上的所作所为。8、孩子会经常感叹生活的烦恼。9、当有人打扰孩子上网时,他会恼怒或吵闹。10、他会为深夜上网而不睡觉。

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几项症状,就可以判断其有可能网络上瘾。这时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时病人的情绪都不稳定,会引起极端后果。家长可带着孩子到医院就医,通过医疗手段引导孩子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也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家庭心理辅导。策略一,寻找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比如:性格的内向,成绩的不如意,人际关系不顺等等。策略二,将因迷恋上网而失去的重要的人和事列表。策略三,逐渐减少并规定孩子的上网时间。策略四,将原来的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策略五,规定每天与家人和朋友交流15分钟。策略六,寻求代替性爱好,比如运动等。策略七,把电脑放在客厅里,不要放在卧室。策略八,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玩电脑。策略九,如以上的策略都不起作用,就要请专业心理机构为你的孩子做心理介入治疗。

一种观点认为,网瘾是心理疾病不是生理疾病,不应纳入生物病理学的治疗范围。让有网瘾的孩子服用精神抑制类药品是小题大做。一些家长也不支持药物治疗,担心刺激孩子的大脑,影响智力发育。而国内另一派心理医生则坚定地站在病理学的一边,认为网瘾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与酒瘾、毒瘾等心理依赖的患者相同,戒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

陶然教授认为,可以将网瘾与酒瘾做一个形象地类比,它们都是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新介质的出现发生的新问题,可以想见酒瘾存在了几千年,而网瘾,只要网络不消失,它就会伴随着人类社会存在。在短期内,网瘾当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我国有上亿的青少年网民,他们中间哪怕一少部分沉迷于网络那就是一个很庞大的问题群体。但从长远看,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机制,网瘾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刚刚进入网络社会不久产生的不适应症,包括欧美发达国家都对这个问题都束手无策,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这个社会问题会自然消失或变得不那么急迫,人类会发展出新的制约机制与网络的负面效应相制衡。他提醒广大学生家长,现阶段针对网瘾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医疗手段,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应尽早就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