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侧隐睾的治疗
在新生儿中大约有4-10%的男婴出生时睾丸未完全降至阴囊内,生后仍在继续下降,至1岁时隐睾发生率仅为1-2%,在成人约为0.4%。单侧隐睾较双侧多,约为5∶1。
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最明显的表现是该侧阴囊发育差,小而扁平,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如果是单侧隐睾,即两侧阴囊不对称。有的隐睾小儿可以在腹股沟区摸到睾丸,有的睾丸位于腹腔内则摸不到。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
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
如隐睾位于腹内,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内环处,右侧腹内型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相似,主要区别是腹内隐睾扭转压痛点偏低,靠近内环处。
如果隐睾在青春期以前降下,或隐睾的位置比较低以及异位睾丸适时的进行了手术,则大多不影响生育;如果进入青春期后未能手术治疗,可造成曲细精管退变,上皮细胞萎缩及生精功能障碍等睾丸损害现象,十分容易形成不育症。
单侧隐睾对于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不像双侧隐睾那样绝对,但如果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和腹股沟管里,由于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可以引起睾丸内的曲细精管发生退行性变、甚至纤维化,精原细胞不能产生,内分泌功能也同时发生了异常,这样也是无法正常生育的。所以单侧隐睾治疗要及时。
1.不育症:隐睾会导致生殖细胞受损,及早行外科处理使睾丸固定于阴囊,以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发生风险。青春期后的单侧隐睾应予以摘除,因其在将来易发生恶变及扭转,绝大部分睾丸都丧失了生育能力。
2.恶性变:出生时睾丸未降的儿童有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风险。有过隐睾症的男性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约40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一半的腹腔内睾丸会发生恶性变。睾丸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隐睾患者中原位癌的发病率是1.7%。
3.疝气:90%的睾丸未降病人鞘状突未闭。鞘状突通常在睾丸下降后和出生后第1个月内闭合,鞘状突未闭伴有更高风险的附睾异常。鞘状突未闭的临床意义是其可以影响隐睾症的激素治疗效果。
4.睾丸扭转:隐睾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尽管未下降睾丸很少发生扭转,但在腹痛或腹股沟疼痛伴同侧阴囊空虚者应考虑睾丸扭转。
对于出生后6个月,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者,应及早手术。对于青春期隐睾患者,一经发现及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术中如发现睾丸已萎缩或不能下降引入阴囊,必要时可施行睾丸切除术。
1.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可触及隐睾者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一般进腹股沟入路,在腹股沟行斜切口,游离精索,结扎未闭的鞘状突或疝囊,无张力放置固定睾丸于阴囊。
2.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所有不可触及的睾丸;可疑间性的诊断;活检或腹腔内高位睾丸切除。禁忌证:急性感染,凝血异常,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疑有腹膜粘连。
3.自体睾丸移植:适用于高位隐睾。结扎睾丸血管,将睾丸游离移入阴囊,吻合睾丸血管与腹壁下动脉。这不是广泛采用的方式,不推荐作为常规手术方式。
医通无忧网(www.51etong.com)和你一起关注健康。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