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症中医治疗
隐睾症是睾丸下降不正常的总称,中医称独肾天宦。睾丸在胎儿期由腹膜后下降入阴囊,若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任何不正常部位,如腰部、腹部、腹股沟管内环、腹股沟管或外环附近则统称为隐睾症。睾丸正常下降后,腹膜鞘状突近端闭锁,远端开放,形成睾丸鞘膜,故睾丸下降不全者多半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隐睾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新生儿约3%~14%,1岁时约2%,青春期约1%,青春期后下降者为数不多,隐睾单侧多于双侧,左右发生率相似,双侧发生率在10%~25%之间。未降睾丸约70%居于腹股沟区域,约25%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5%位于其它部位。
隐睾症中医称独肾、天宦,患者一般一侧或双侧阴囊发育不良,站立时阴囊内空虚无睾丸,在腹股沟处或可见局部隆起,触及较小的活动睾丸,有时可推入阴囊。睾丸若停留在腹膜后则很难触及。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症状,如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等症。
检查1、血浆睾酮和尿17-酮类固醇正常或降低;
2、B超及CT检查可确定睾丸的位置。
鉴别诊断隐睾症主要应与睾丸回缩、无睾丸、腹股沟淋巴结、男性假两性畸形相鉴别。
1、睾丸回缩由于提睾肌反射或寒冷刺激,睾丸可回缩至腹股沟,阴囊内扪不到睾丸,但待腹部温暖,或局部热熨,睾丸可复出。隐睾则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2、无睾丸阴囊发育不良,空虚无睾丸,无生殖能力,第二性征差,呈宦宫型发育,如皮下脂肪丰满,皮肤细,语调高,胡须阴毛稀少,喉结不明显。腹部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均无睾丸。
3、腹股沟淋巴结常与位于腹股沟部的隐睾相似。但淋巴结为豆形,质地较硬,大小不一,且数目较多,不活动,阴囊内睾丸存在。
4、男性假两性畸形常合并有隐睾。此外生殖器官有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阴囊分裂,似女性外阴,但性染色体检查为XY,B超及手术探查可发现睾丸。
并发症
隐睾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有较多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以恶性病变最为严重。其并发症主要有如下几种:
1、生精功能障碍 隐睾周围温度比阴囊高1.5℃~2.5℃,而温度的升高可使睾丸上皮萎缩,阻碍精子发生,因此双侧隐睾是男性不育症的显著诱因。最近有报告单侧隐睾从生后第2年起,对侧正常位置的睾丸有损害作用,即所谓交感性睾丸病,并认为可能是单侧隐睾病人在开始阶段就有双侧睾丸发育不全,或隐睾睾丸所产生的抗体、体液因子影响了正常的睾丸,交感性地造成损害,并可引起不育。
2、腹股沟疝 隐睾并发腹股沟疝者约占50%,其中以腹股沟处隐睾最常见,这是由于睾丸下降不全而使腹膜鞘突不能闭合所致。一部分病例因嵌顿疝就诊,经检查及手术诊断为隐睾合并嵌顿疝。因此在作隐睾手术时应仔细检查疝的存在,以免遗漏。
3、精索扭转 由于隐睾下端失于固定,或提睾肌收缩过强、睾丸引带发育不良、睾丸的移动度过大等因素使得隐睾发生精索扭转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大得多,国外有人统计精索扭转的病人中约50%患隐睾症。
4、睾丸创伤 腹股沟内睾丸位置浅表,后壁坚韧无弹性,活动度小,易受挤压、撞击等损伤。
5、睾丸恶变 隐睾的恶变率较正常睾丸明显增高,约30倍~50倍,其中以腹内型隐睾最高,这可能与腹腔内温度高对睾丸的影响有关。据统计,8%~15%的睾丸肿瘤发生于隐睾,其发生的肿瘤以精原细胞癌最为多见,也有畸胎瘤。有人指出当年龄超过6岁的隐睾病人,其恶性变机会明显增加,所以位于腹内及较大儿童的隐睾宜行睾丸切除术,但仍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6、睾丸鞘膜积液 个别可出现,停留于腹内。
7、心理疾病 心理影响患者因隐睾、阴囊发育不全,有的可产生抑郁和自卑感,怕暴露,对性生殖能力和婚姻问题均有顾虑。
后遗症
隐睾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有较多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以恶性病变最为严重,故应及时治疗。
分型中医认为隐睾症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天癸缺乏,则阴囊和睾丸发育不良,睾丸不能及时正常下降至阴囊,形成隐睾。肾主生殖与发育,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干耳,肾精不足,不能化气生血,充肌长骨,充髓实脑,故见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等症。
中医治疗
由于隐睾症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故治疗应在婴儿期开始,给予补益肾精之剂,促进睾丸及整个生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促使睾丸下降到阴囊。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认为隐睾症为先天性疾患,辨证主要应依据阴囊内无睾丸,抓住先天不足的病因病机,予以及早治疗,以免引起恶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