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別讓生活為拖延症買單 學會自我控製是關鍵分享頁 1

发布日期:2014-10-29 16:42:26 浏览次数:1600

別讓生活為拖延症買單 學會自我控製是關鍵[分享]你有拖延症嗎?愛情公寓裏幾乎人人都有拖延症。還記得美嘉因為有拖延症,一直不肯去醫院檢查等諸多搞笑行為嗎?有人形容拖延症就是明明知道那麼多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或者隻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該飛出去的郵件,我們還是咬著手指甲,發著呆說,再呆一會兒,就一下下。拖延症並不隻是存在於成年人中間,更是學生學業表現的大敵。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首明日歌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也明白今日事今日畢的重要性,可在生活中卻總免不了想著有什麼事明天再做吧,這種“將今天的事情放置到明天”的行為,簡稱“拖延症”。拖延現象由來已久,而拖延症這個概念的形成始於工業革命之後,國外的研究也不過一二十年。

美國濱州州立大學Seung Won Park等人探討了學生的拖延症特征及其對學業的影響。人們普遍將拖延理解為妨礙學業成功的不適應行為。傳統觀點認為,拖延與許多不良學習行為相關聯,比如不交或遲交作業,減少學習任務的準備時間還有放棄學習。

許多實證研究發現拖延症與成績之間存在很高的負相關關係,學習上的拖延症與自我約束失敗密切相關。自律指的是為了實現個人目標而產生的個人思想、情感和行為。自我約束的學習者學習更主動,設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並使用有效率的學習策略。這一類人會根據自己的表現調整學習策略,而且表現出適應性的自我動機信念,比如高度的自我效率和對目標取向的高度掌控。而另一方麵,自我約束差的學習者總是不能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擁有非適應性的自我動機信念,比如自我效率低下,害怕失敗,充滿焦慮。這類自我約束差的行為特征在學習拖延症患者身上都能看到。

美國學者做了一項研究,對43名19到21歲的上過兩部分入門通識教育課程的本科生做了調查。他們是典型的大學生,超過一半是大一新生和大二學生,60%的學生是女生。在這41個學生中,有36個學生是集中調查的,而另外5個學生是單獨麵談的。集中調查每組有2-7個學生,小組成員是根據學生自我選擇的時間段來決定的。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時間段。

調查研究中采用了六種工具收集定量數據, 部分結構化麵談協議則是是為了額外的定性數據。第一個工具是廣義自我效能量表(GSES), 是為了評價個人對處理廣泛需求或新情況的自信心程度。除了GSES,學生還需要完成動機性學習策略問卷(MSLQ)。該問卷是最常用的自我報告工具,可以對大學生的動機取向及不同學習策略的使用做出評價。學生拖延評估量表(PASS)是用來衡量學生拖延的傾向性的,認同了將拖延視為非理性、不適應行為的觀點。

本次調查集中於探討拖延程度高或低背後的動機和認知過程。首先,研究人員檢查確認這些分到高拖延症或低拖延症小組的學生是否認為自己是拖延症患者。有趣的是大多數測試中被定義為拖延程度高的學生承認自己有拖延症,而一些定位為拖延程度低的學生卻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根據研究得知,拖延症產生的原因有:缺乏自我監管能力、工作有壓力、出於防衛的行為和主動拖延,前三者為被動拖延,是迫不得已的,也是絕大多數情況。最後一種是故意拖延,拖到最後一刻才動手做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