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发布日期:2014-11-17 00:44:18 浏览次数:1601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漏出性: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②渗出性:常见于感染性炎症,如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癌及胸膜间皮瘤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化学性炎症,如尿毒症等。③血性:常见于恶性肿瘤、肺梗死、外伤等。

胸腔内的液体动态平衡=滤过系数×[(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毛细血管周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液体从胸膜(主要是壁层胸膜)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流出,其80%~90%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剩余部分经淋巴系统回收。当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时,如心力衰竭;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如慢性肝肾疾病;或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上升时,如胸膜炎症使毛细血管透过性增加,大量蛋白质外渗。上述因素均可使胸腔内液体的流出量超过回收量而形成胸腔积液。恶性肿瘤侵蚀血管,血液有形成分及蛋白质外漏使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升高,它还可能压迫阻塞淋巴管使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

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疾病征象,二是积液压迫征象。

症状与体征:压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胸水生成的速度、积液量的多少及基础肺功能状态。积液量250ml时可以没有症状;中等或大量积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憋、胸闷呼吸困难;迅速增长的胸水或基础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即使胸水量不多也将出现明显的症状。怀疑胸腔积液者体格检查多取坐位。少量积液,尤其是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常无明显体征。中大量积液者表现有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积液区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为实音,呼吸音和语音传导减弱或消失,积液区上方仔细检查常可发现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和闻及管状呼吸音,气管和纵隔向健侧移位等。

第一步:确定有无胸腔积液。根据病史、体征,结合X线和超声检查资料,诊断一般应无问题。

第二步:确定胸水是漏出液或渗出液。各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漏出液-渗出液判别标准,先期临床上多用胸水常规检查“外观、细胞数、Rivalta试验、糖含量及比重”来判别,但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1972年Light提出的渗出液诊断标准为,有以下1项者即可诊断:①胸液乳酸脱氢酶(LDH)血清LDH正常值上限的2/3或200U/L;②胸液/血清LDH③胸液/血清蛋白0.5。Lights标准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83%,由于该标准简明而可靠性高,为大多数临床医生沿用。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治疗措施,如利尿剂可使胸液蛋白和LDH含量升高,而可能使漏出液被误判为渗出液。若加上胸液胆固醇1.43mmol/L或血清白蛋白-胸液白蛋白≤0.12g/L作为辅助标准则可以防止误诊。

第三步:对渗出液应进一步确定是良性或恶性,特别是中多量、增长快的浆液-血性胸液应警惕恶性的可能,胸液的CA50、ADA、IFN-γ、CEA及细胞学检查等对判别良、恶性有较大价值。CT、MRI检查有利于肺原发病灶的发现和性质的区分。必要时进行胸膜活检、细胞刷检及胸腔镜检查。老年胸腔积液患者即令是漏出液,尤其在没有明显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时也不能放松对肿瘤的警惕。

第四步: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资料进一步明确原发病诊断。

1.漏出性胸腔积液(胸水) 当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硬化等形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和水钠潴留而引起胸水;任何原因的上腔静脉梗阻,发生胸腔漏出性积液;部分引起腹水的疾病,经膈肌淋巴引流入胸腔造成胸水。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部胀闷、气促及原发病的表现,查体有胸腔积液体征。胸水为无色透明,相对密度1.016,蛋白含量在30g/L以下,胸水和血清蛋白量的比值胸水的乳酸脱氢酶低于200U/L,胸水和血清的乳酸脱氢酶比值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仿;胸水中白细胞常低于1×109/L,无致病菌。

2.结核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对结核菌蛋白成分高度过敏的反应,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后果。临床上起病可较急,亦可渐缓,有发热、胸痛干咳,同时有疲乏消瘦食欲缺乏盗汗结核中毒症状。干性胸膜炎阶段,胸痛随深呼吸和咳嗽时加剧,胸膜摩擦音为重要体征。随着胸腔积液量的增多,患者渐感气短。胸液为草黄色透明或稍混浊,呈毛玻璃状,较久的积液可为深黄色混浊;胸液相对密度常在1.016以上,白细胞总数常为(1~2)×109/L,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则以淋巴细胞占多数,间皮细胞一般少于1%;蛋白含量在25g/L以上;糖含量多在2.8mmol/L以下;胸水中溶菌酶和腺苷酸脱氨酶增高;胸液涂片和集菌均不易找到结核菌,培养法约有1/3阳性。胸膜活检1/2病例可见干酪或非干酪肉芽肿组织。当胸膜有炎性粘连时,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

3.恶性胸腔积液 原发癌以肺癌和乳癌为主,其次为淋巴瘤,少数为卵巢癌胃癌、子宫肿瘤等。肿瘤引起胸腔积液的直接机理有胸膜转移,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淋巴引流受阻,纵隔淋巴结阻塞淋巴回流;胸导管受阻;支气管阻塞使胸膜腔压力减低;心包受累(血管静水压升高,产生漏出液)。间接机理有低蛋白血症;阻塞性肺炎;肺栓塞以及放射治疗并发症。恶性胸腔积液除有肿瘤本身许多症状外,临床上常有气促、消瘦、胸痛、乏力纳差。X线检查可见从小量至全胸积液,积液量大时,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肿瘤阴影常不易辨认,此时CT检查能显示病灶。恶性胸液常为血性,抽液后迅速生长,胸液检查包括常规、细胞学、癌胚抗原等,胸液中找到癌细胞为恶性胸腔积液确诊依据。由于癌肿多先位于脏层胸膜,而壁层胸膜上可能仅散在分布,故胸膜活检时阳性率不高。

4.脓胸 脓性胸腔积液简称脓胸。常见病因为肺部感染(如肺炎、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向胸膜腔蔓延,邻近感染(如膈下脓肿)或败血症、脓毒血症累及胸膜腔,亦可为胸部外科手术的并发症,胸壁穿透伤的合并症,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不当可以成为结核性脓胸。临床表现起病急,有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以及消瘦、咳嗽、咳痰发绀,体征胸腔积液征。胸液为脓性,厌氧菌感染则有臭味,胸液中白细胞数在2×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胸液培养有病原菌生长,培养应包括需氧和厌氧,甚至结核菌培养;胸液的pH和糖量降低。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或呈包裹性积液,若有支气管胸膜,则见液平面。

5.乳糜胸 胸导管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溢入胸膜腔形成乳糜胸。常见原因纵隔淋巴结结核性或癌性肿大、恶性淋巴瘤、丝虫肉芽肿、外伤或胸外科手术等。临床上急性起病,有气促和胸腔积液征。胸液呈乳状,静置后表面有油膜形成,如乙醚可使液体变清,无臭味;乳糜液比重1.012~1.025,可见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罕见粒性白细胞呈碱性pH7.4~7.8;胸液中蛋白含量高,富含中性脂肪和三酰甘油,高于血浆含量,但胆固醇低于血浆含量,胆固醇/三酰甘油比值1。可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证实胸导管和胸腔间瘘管存在。

胆固醇性胸膜炎,有时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性或癌性,陈旧的(1年以上)包裹积液亦可呈乳状,其中胆固醇含量很高,肉眼可见活动的鳞片状胆固醇结晶,不含脂肪球或乳糜微粒。镜检可见大量退行性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其相对密度在1.018以上,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其乳糜样外观系由于脓细胞脂肪变性、破坏所致,而并非真正乳糜液,加乙醚振荡后静置,色泽不变,亦不透亮。

6.胸膜间皮瘤 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或胸膜下间皮组织一种少见肿瘤,分为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弥漫性恶性间皮瘤两类,后者常伴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胸腔积液。本病男性较多,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主要表现为持续胸部钝痛及气促,症状逐渐加重,胸痛并不因积液增多而减轻;尚有疲乏、消瘦、咯血等。后期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体征日趋显著,侵犯胸壁后可形成“冰冻胸”,虽有明显胸膜增厚却不伴肋间或胸壁凹陷,反有局部胸壁膨隆。晚期,随着血性胸水的迅速发展,病情急剧出现恶病质呼吸衰竭而死亡。胸液多为血性,胸水中找到瘤细胞可确认,胸膜活检及胸腔镜的病理结果可确诊,X线表现主要为胸腔积液或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膜增厚阴影有时呈“驼峰样”。CT表现为胸膜不规则弥漫性增厚,呈结节状,范围很广。

7.结缔组织病并发胸膜炎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见。胸腔积液为单侧或双侧,多为少量至中量。常伴有原发病的其他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者胸液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为血性或脓性,蛋白含量增多,抗核抗体可阳性,免疫球蛋白增加,补体减少,可找到狼疮细胞;抗结核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激素有效。类风湿性胸液为稍黄、绿色的混浊液,亦可呈乳糜性或假乳糜性,蛋白含量高,常在40g/L以上,脂肪及胆固醇含量亦增高,胸液乳酸脱氢酶浓度多高于血清,胸液葡萄糖含量很低,且有静滴葡萄糖后胸液含糖量不随血糖升高而升高的特征;胸液中补体浓度降低,类风湿因子阳性,胸液中找到有特异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是诊断本病的有力依据。胸膜活检呈非特异性炎症,对诊断意义不大。

由于引起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很多,故应按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常引起压迫性肺不张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纵隔移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胸腔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胸腔抽液与闭式引流:大多数患者单纯抽液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一次大量抽液后肺功能改善并不明显,如抽液量过大或过快,还可能引起纵隔摆动和肺复张后水肿而危及生命。此外,反复抽液由于蛋白的大量丢失而加重患者消耗。闭式引流(最好用套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可以少量缓慢排液或间歇少量排液比较安全,引流排液比较彻底,可望较好地改善压迫症状,使胸腔局部化疗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结合负压吸引可使胸膜粘连更趋完善,其疗效优于单纯抽液。

(2)胸腔局部化疗:注药前应尽量排尽胸液或闭式引流,待胸液大部分排出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h后拔管。化疗药物可根据癌细胞类型选择,常用的有顺铂(DDP)50~80mg,丝裂霉素C(MMC)10~2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氟尿嘧啶750~1000mg。将选用的药物溶于20~4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继之再注入地塞米松5~10mg,注药后至少卧床2h,并每5~10分钟转动体位1次。一般每5~7天注射1次,5~7次为1个疗程。若3次仍无效应考虑换药或多种联用。

局部还可以采用免疫调节剂,常用的药物有短小棒状杆菌(CP)7mg或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IL-2)1万U+生理盐水40~60ml胸腔内注入,缓解率可达90%左右。

(3)胸膜粘连术:胸液复长迅速,或局部化疗效果欠佳,或全身化疗骨髓抑制明显而难以同时局部化疗者,可以考虑行胸膜粘连术。一般注药后24~36h引流液开始逐渐减少,于第4天左右胸液消退,粘连术的有效率为50%~70%。

2.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原则为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加上胸腔穿刺抽液。抽液宜分次进行,尽量抽尽胸液,残留积液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或形成包裹性积液。关于皮质激素的使用问题素有争论,多数学者主张治疗1周后仍有发热者应加用泼尼松,5~10mg,3次/d,退热后即减量,总疗程为1个月。胸腔局部一般不宜注射抗结核药,它可能促使形成包裹性积液。

3.病毒性胸膜炎 它通常是少量的自限性积液,无需抽液。若系中多量积液,则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胸腔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4.包裹性胸腔积液 小的包裹性积液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较大的或多发的包裹性积液,可以在CT或超声指导下采用套式穿刺针导入引流管,负压吸引有助于积液腔闭合和肺复张。

5.漏出性胸腔积液 它的关键在于原发病治疗,少量积液者在原发病改善后将自行消失;中多量积液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时应适度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6.脓胸和类肺炎胸腔积液 可用2%~4%苏打液冲洗胸腔后注入敏感抗生素。根据积液复长情况多次施行。

老年胸腔积液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和积液的性质。病毒性胸腔积液预后良好,多为自限性的,一般1个月左右可望自愈。结核胸膜炎通常预后较好,经及时规范治疗可以痊愈,若治疗不当则易形成胸膜粘连肥厚而影响肺功能。恶性胸腔积液预后恶劣,意味着肿瘤已广泛转移,难有根治希望。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