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肺真菌病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30 06:44:10 浏览次数:1595

目錄1 拼音2 英文參考3 概述4 疾病名稱5 英文名稱6 別名7 分類8 ICD號9 肺真菌病的病因10 發病機制11 肺真菌病的臨床表現11.1 肺放線菌病11.2 肺曲霉菌病11.3 肺諾卡菌感染12 輔助檢查13 肺真菌病的診斷14 鑒別診斷15 肺真菌病的治療15.1 肺放線菌病的治療15.2 肺曲霉球病的治療15.3 肺諾卡菌病的治療16 預后17 相關藥品

1 拼音fèi zhēn jūn bìng

2 英文參考pneumomycosis

3 概述真菌(霉菌)種類很多,在土壤、植物、禽畜中和人體正常皮膚及黏膜表面都有。從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體的真菌感染很多,個別地區組織胞質菌、球孢子菌的感染率可高達50%以上,但大多數為亞臨床型,在短時間內未被發現即自愈。近二三十年來,由于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抗代謝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術后應用免疫抑制劑,以及激素的經常應用,特別在數藥配合應用(如器官移植后的三聯藥)情況下,使機體防御功能降低,體內菌群失平衡使原為條件致病菌的真菌侵入人體發病。肺深部真菌感染往往由于吸入各真菌孢子的塵土。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率由于前述各種藥物的廣泛應用,有明顯增加,如Hart統計1964~1967年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率比1960~1963年增加34倍,我國有的尸檢報道20年來發病率增長35.7倍。

肺真菌病有肺放線菌病、肺曲霉菌病、肺諾卡菌感染等常見類型。真菌病的診斷相當困難,因真菌病多為繼發感染,臨床上的癥狀及體征常為原發病的表現。取痰或分泌物做涂片或培養,查到的真菌未必是致病菌。肺放線菌病可用青霉素治療,肺曲霉球病須用兩性霉菌B與氟胞嘧啶聯合治療,肺諾卡菌病以磺胺嘧啶為首選藥物。

4 疾病名稱肺真菌病

5 英文名稱pulmonary mycosis

6 別名肺霉菌病

7 分類胸外科 氣管及肺疾病 氣管及肺內科疾病的外科治療

8 ICD號B48.8

9 肺真菌病的病因肺真菌病的感染途徑有三:

①內源性:如放線菌及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上呼吸道內,如口腔衛生差,機體抵抗力低,能侵入肺部引起感染;

②外源性:吸入帶有真菌孢子的粉塵而感染,如卡氏菌病、曲霉菌病和隱球菌病;

③繼發性:在體內其他部位的真菌病經血行或淋巴系統播散至肺部,膈下的病變也可直接蔓延至肺部,如放線菌病。

10 發病機制真菌廣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孢子隨塵土飛揚,易吸入呼吸道,呼吸道正常時也有真菌存在,所以取痰或分泌物做涂片或培養,查到的真菌未必是致病菌。病人在同時或先后常夾雜細菌病毒等感染,臨床表現復雜,易誤診或漏診,實際工作中常是根據具有“機會感染”因素: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等,在其他診斷不能完全說明病人的情況時才想到真菌感染。真菌侵入肺后產生炎癥改變,基本病理變化是凝固性壞死,細胞浸潤和化膿,慢性感染,有肺纖維化或肉芽腫形成。

11 肺真菌病的臨床表現肺真菌病的常見類型:

11.1 肺放線菌病放線菌病為主要由以色列放線菌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病變。以色列放線菌為厭氧的絲狀菌,菌絲集結成1~2mm大小呈黃白色的所謂“硫磺”顆粒,此為本病的特點,顆粒出現在膿液、痰或瘺管壁的組織中,為診斷本病的可靠根據。長期以來放線菌歸入真菌病內,因本菌具有細菌特點,用青霉素治療敏感,也可列入細菌病中。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農民中多見。以色列放線菌寄生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齲齒周圍、扁桃體隱窩及結腸等處而不發病,如口腔衛生不良,或當外傷拔牙,口腔細菌病毒感染時,可繼發放線菌感染,并蔓延至面部、頸部,形成瘺管。肺部感染是吸入口腔污染物所致。肺部放線菌病不多見,約占15%;面部頸部病變占50%以上,在頜頸處出現腫塊,繼而形成膿腫,穿破成為竇道;腹部放線菌病約占25%,常在回盲部形成腫塊。放線菌可引起支氣管肺炎、肉芽腫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膿腫及軟化病灶,或瘢痕纖維化腫塊。如侵及胸膜,有胸腔滲液或膿胸,侵犯胸壁可形成胸壁膿腫和瘺管。

肺放線菌病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可呈現低熱、咳嗽胸痛,有少量黏液痰,似一般支氣管肺炎。形成肺膿腫時,有高熱、咳膿痰、痰帶血或咯血。有胸膜炎或膿胸時,胸穿有液體或膿液,侵入胸壁的,局部出現硬塊、有壓痛,穿破后形成持久不愈的竇道,周圍組織堅硬,色素加深。 胸部X線表現無特異性,有片狀結節狀炎性浸潤或肺實變。有肉芽形成的呈現塊影,甚至有空洞形成。胸壁受侵時能見到肋骨破壞。肺放線菌病不多見,診斷主要依靠痰或膿液中找到硫磺顆粒,厭氧菌培養和病變組織病理檢查發現放線菌明確診斷。

11.2 肺曲霉菌病曲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空氣中,正常人呼吸道、皮膚、外耳道等處也可找到曲菌,一般不致病。致病菌絕大部分為煙熏色曲霉菌,少數為黑色、白色和小巢形曲霉菌。本病多繼發于支氣管囊腫、支氣管擴張、塵肺、結節病和肺膿腫等病。發病與職業有關,如家禽飼養、釀酒等工作。臨床上曲霉菌感染有3種類型:①變態反應型:如曲霉菌支氣管肺炎等,過敏體質者吸入大量孢子后,數小時內出現哮喘、低熱、咳嗽有痰等。胸部X線檢查顯示游走性浸潤。脫離接觸后癥狀在3~10天后自行消退。用激素治療肺部病變迅速消失,再接觸可再發生。反復發作后晚期可致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②敗血癥型:表現為壞死性支氣管肺炎、出血性梗死、膿腫形成及血行播散等,多見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和器官移植的病人,如腫瘤或白血病的晚期患者,預后嚴重。③寄生型:即曲菌球,為繼發性病變,存在于陳舊性結核性空洞、支氣管擴張的囊腔、液體排出后的囊腫及肺切除術后支氣管殘端的盲端內,近年報道增多,可能與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檢查切除標本較細致有關。菌球系菌絲形成的圓形團塊,病變局限,發展緩慢,可存在數年。癥狀有咳嗽、咯血、胸痛、低熱等,但多與原發病不易區別。咯血量可能很大,而少量的咯血可能長期持續存在,甚至使病人一直臥床不敢活動。咯血原因不明,有人認為有真菌感染的囊腔內壁肉芽有豐富的血管,菌球又是活動的,摩擦易致出血。真菌球的X線檢查有特征,囊腔內能見到半月形透亮區,隨體位而改變,一直保持在攝片時體位的最高處。

11.3 肺諾卡菌感染諾卡菌病是星形諾卡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諾卡菌是革蘭染色陽性,需氧性絲狀細菌、菌絲可纏繞成團,形成類似放線菌的顆粒。這類細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及家畜中,呈寄生性,偶也存在于健康人體。痰或經纖支鏡刷片檢查如發現此類細菌,須判明其是否為寄生性,如在胸腔心包腔內或切除標本中有此細菌存在,應診斷為諾卡菌感染。 諾卡菌原發于肺,病理改變是化膿性感染、膿腫、肉芽腫等。惡性腫瘤、器官移植、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致身體的免疫功能失調,抵抗力低下時,諾卡菌可成為條件致病菌,產生肺彌漫性炎癥浸潤,肺葉實變,組織壞死,出現許多小膿腫,并可侵犯胸膜產生膿胸。肺諾卡菌病的臨床表現與肺結核,放線菌病類似,易侵犯胸壁,形成膿腫,竇道及瘺管,膿液和滲出物中有硫磺顆粒。有咳嗽、咯血、發熱、盜汗不適、消瘦等表現。X線檢查胸部有肺炎性浸潤,出現片狀或結節狀陰影,可形成空洞,須與肺炎、膿腫、結核及肺癌等病鑒別。

12 輔助檢查肺真菌病肺部X線改變有以下幾種:

①肺炎型:病灶發展快,呈現大片致密陰影。

②支氣管肺炎型:治支氣管分布的小片陰影或肺紋理明顯增加,慢性病例有纖維化及肺氣腫。

③肺膿腫型:由肺炎型演變或合并感染成膿腫,內可有透亮區或液平面。

④炎癥腫塊型:炎癥腫塊有纖維包膜包圍,密度均勻,病程慢。

⑤混合型:曲菌球由曲菌絲和纖維黏液混合構成,寄生在肺內囊性病變中,如結核、囊性支擴等,菌球與囊腔間有氣體存在,呈現一彎形空隙,有時還能隨體位而轉動,立位、平臥及側臥位片上均可見到上方存在的空氣影,這類患者常有咯血,是惟一X線改變有明顯特點的真菌病。

⑥胸膜炎型:胸膜肥厚或有胸腔積液。

13 肺真菌病的診斷真菌病的診斷相當困難,因真菌病多為繼發感染,臨床上的癥狀及體征常為原發病的表現。取痰或分泌物做涂片或培養,查到的真菌未必是致病菌。病人在同時或先后常夾雜細菌病毒等感染,臨床表現復雜,易誤診或漏診。須結合臨床有關材料,主要是具有“機會感染”因素的病人,如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等。痰、胸腔積液、膿中找到真菌孢子和(或)菌絲,及抗原皮膚試驗,血清學檢查有助于證實診斷。

14 鑒別診斷因肺真菌病臨床及X線表現無特異性,易與肺常見疾病,如結核、肺炎纖維化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相混淆。

15 肺真菌病的治療肺真菌病的治療包括抗生素藥物的應用、去除誘發因素、提高全身抵抗力等,需要手術的不多。

15.1 肺放線菌病的治療青霉素治療肺放線菌病有效,早期確診治療適當的可以痊愈。因病變區有纖維瘢痕組織,血供差,需長期治療(療程1~3個月,甚至更長至病灶痊愈),大量藥物(青霉素每天600萬~2000萬U)。此外可合用磺胺類藥及碘化鉀,鏈霉素、氯霉素也有效。 放線菌感染已造成組織破壞,形成膿腫的需手術治療,包括胸壁膿腫引流,膿胸引流,竇道及肋骨切除等,手術前后均需給大量青霉素治療。

15.2 肺曲霉球病的治療肺曲霉球病須用兩性霉菌B與氟胞嘧啶聯合治療。曲菌球是否手術要全面考慮原發病變的情況,如已有咯血,必須切除。術間要注意胸腔曲霉菌污染及經支氣管播散問題。近年來常用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控制曲霉菌球的大咯血,療效較好,但與其他病種大咯血的栓塞治療比較,曲霉菌球的大咯血復發率較高。血止后如患者全身及肺部情況允許手術的,仍以肺切除為佳。

15.3 肺諾卡菌病的治療肺諾卡菌病治療上磺胺嘧嘧啶為首選藥物,視病情輕重給4~9g/d,使藥物血濃度達到0.1~0.15mg/L。給藥量需足夠,療程6~12個月,1個月后如病情好轉可適當減少藥量。復方磺胺甲基異噁甲基異噁甲基異噁唑、四環素、多西環素(強力霉素)、紅霉素及慶大霉霉素等也有效。磺胺類與氨芐西林(氨芐青霉霉霉霉素)有協同作用。局限性病變及有膿腫形成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可行肺切除及引流。

16 預后肺真菌病預后較好。

17 相關藥品氧、硫磺、青霉素、磺胺、碘化鉀、鏈霉素、氯霉素、氟胞嘧啶、磺胺嘧啶、四環素、多西環素、紅霉素、慶大霉素、氨芐西林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