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婴儿性早熟专题
蒋高明:儿童性早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2010-08-20来源:
连日来,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江西、山东、广东等地几个月到十几个月的女婴雌激素检测超标。那些婴儿都是自出生以来就喝国内某一品牌奶粉的。一连串女婴性早熟事件被媒体披露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神经再次紧绷了起来。奶粉、雌激素、婴儿性早熟,这三者之间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吗?
这些年来,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儿童成了食品安全的最大受害者。几年来,许多事件跟奶粉有关,营养严重不足的奶粉,造成了“大头娃娃”事件;而人工合成的三聚氰胺,造成儿童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且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销售曾数次“东山再起”。
叶檀:清理闲置土地就是清理腐败 郭田勇:下半年通胀压力仍需警惕 程亚文:日本“GDP第二”综合症 刘英团:搞清菜篮子变沉真正原因 五岳散人:公务员身份的两面解读 谢宏章:管住股市“黑嘴”有多难 韩令国:质疑银行承受房价跌50% 那么,这次的女婴性早熟事件,与食品安全又有什么关系呢?
性早熟会对儿童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突出表现在孩子的最终身高低于正常值,大多低于150厘米;其次是孩子的智商低于普通儿童。曾在全国进行性早熟调查的浙江某医院,对84名“性早熟”儿童与60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商测验,两者总智商之比为97比103。不仅如此,“性早熟”儿童成人后,患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性腺癌症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儿童。目前,我国城市儿童性早熟概率是4%~7%,超过农村儿童2~5个百分点。儿童性早熟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究其原因,儿童性早熟与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来源有关。去年9月,笔者在《第一财经日报》曾撰文分析,儿童性早熟除了专家们解释的“家长过早对儿童普及生理知识、接触成人用品”外,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添加剂,给儿童进补各种营养,以及流行快餐食品等,才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真正元凶。
当前,人们饲养的动物就表现出明显的“早熟”:鸡的生长期由原来的1年多缩短到了45天;鸭、鹅等缩短到28天。动物“早熟”是各种激素、添加剂的“功劳”。那些出现性早熟的儿童,往往是喜欢吃鸡、海鲜等含有激素的食品的。北京一个6岁的女患者,平时特别喜欢吃鸡翅膀,殊不知给鸡打疫苗、打催熟剂就是通过鸡翅膀注射的。
而这次奶粉暴露出来的问题,似乎还不是吃出来的,而是喝出来的。因为造成“性早熟”的女婴年龄更小,只有几个月大,还不具备咀嚼能力。
激素属于药物,而牛奶作为食品,奶粉中是否允许含有激素呢?卫生部门的意见是一点激素也不应该有的,如新近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中,就没有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那么,那些激素是哪里来的呢?是从食品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的。
据专家介绍,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前者是奶牛本身产生的雌激素,而后者是让 “奶牛发情和泌乳”人为注射的雌激素。尽管有专家认为,在规范用药的前提下,人为添加的雌激素药物残留量可忽略不计,但如果养殖户不“规范用药”呢?或许一次检不出合成雌激素物质,但长期使用就不能“忽略不计”,而要认真对待了。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严重改变了动物的生长习性,牛奶生产要借助于药物已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从某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兽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添加雌激素的“身影”。为了刺激奶牛泌乳器官发育,让不孕奶牛恢复泌乳功能,治疗牛乳房发育不良等,他们出售的药物里面,就含有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这些药物为针剂,是直接给乳牛注射的。在那些严重违背动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行为中,所增加的雌性激素是不可能不进入食物链的。这次暴露出来的儿童“性早熟”表现在女婴身上,就很能够说明问题。在养殖过程中,人们给母牛注射的就是雌性激素(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
其实,动物们对注射人工激素也是非常“不情愿”的。为避免母牛反抗,兽药说明书上介绍说,用药期间,奶牛如发生明显的抑郁症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用药后,乳房开始胀大时,需每天按摩乳房2~3次,每次3~5分钟。
有人说,国外的奶粉好,多花钱买国外的产品就可放心了,据说国内大的奶业公司都从国外进口奶粉。殊不知,国外劳动力成本高,为了增加产量,一些人工激素是照样要添加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变异都来自国外:瘦肉精、疯牛病、禽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等,都是西方发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的后果。所以说,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国外产品,同样是不科学的态度。
要早日摆脱儿童“性早熟”魔影,笔者以为,正确的出路是恢复符合自然规律的养殖模式,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食品;初为人母的妈妈则要主动采取母乳喂养方式;质量检查部门更需严把食品安全关,早日还老百姓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作者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深圳女童性早熟率高出男童13倍本报讯 记者罗云芳报道: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国家卫生部前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湖北3例婴幼儿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此前,记者从深圳多家医院了解到,深圳近期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婴儿到医院检查
广州一专家一日诊13个性早熟儿 3昨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获悉,这两日不断有广州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出现乳房提前发育而到医院就诊。医学专业人士认为,儿童性早熟问题越来越普遍,垃圾食品泛滥、动物饲料中激素的添加、环境污染等因素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门诊:早熟的小病人越来越多
奶粉也可能致婴儿性早熟?有关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正在食用该品牌
无锡儿医每天接诊80例性早熟近日,“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昨天,记者从无锡市唯一开设儿童性早熟门诊的无锡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无锡暂未发现有疑因喝奶粉而致性早熟的宝宝。但自暑期开始以来,这里的门诊量已经超过大多数少儿常见疾病的门诊量,基本上每天都超过了80例。
微小青春期or假性性早熟儿童性早熟为何成为常见病孩子性早熟,家长如何应对圣元奶粉性早熟阴影需要时间来消弥专家: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不会影响孩子身高圣元奶粉原料来自恒天然集团 曾为三鹿大股 专家:上海至少3万孩子性早熟 进口奶未必安 新西兰乳业公司称向圣元供应奶粉原料没问题山西圣元奶粉仍在销售 销量明显见少海南1岁女童现“性早熟”症状 家长疑奶粉惹四川出现“早熟女婴” 曾长期食用圣元奶粉圣元涉嫌修改奶源地信息 官网宣传与年报不 多位专家表示成本高可能影响雌激素检测北京“性早熟婴儿”家长建QQ群 80名家长加 圣元公司希望尽快公布检测结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