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软化斑 同盟百科

发布日期:2014-11-15 12:11:31 浏览次数:1600

软化斑常发生于有慢性尿路感染的中年妇女,偶尔婴儿也可发病。软化斑于1902年就被发现,但至今临床报道及研究较少。患者的前列腺输尿管、肾盂黏膜、骨骼、肺睾丸、胃肠道、皮肤、肾脏都可发现这种病变。肾脏软化斑与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临床表现相同,即慢性感染和梗阻。除MG小体这一特征外实际上两者在大体组织学特征上都有相同之处,尿培养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杆菌。临床表现常为腰痛、活动性泌尿系感染的体征。有双侧受累的报道,表现似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常由肠道细菌引起,侵犯多个器官,但最常见的是泌尿系受累。

发病机制:

软化斑的发病机制不清楚,但一半病例与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高γ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治疗、恶性肿瘤慢性严重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AIDS等有关。的观点认为这种病变是巨噬细胞功能缺陷,阻断了溶酶体对吞噬细菌的降解,从而细胞质里未消化的细菌碎屑过多导致发病。推测为微管的缺陷使溶酶体向巨噬细胞胞液的运动受影响,并减少溶酶体酶在巨噬细胞内的释放。MG小体可能是磷酸钙和其他矿物质在这些过多的溶酶体酶上的沉积所形成

大体组织学上软化斑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相似的另一表现为所谓的巨膀胱样间质性肾炎。这种间质性肾炎,间质浸润的细胞呈多形性以含有结晶状物质的组织细胞为主。

大肠埃希杆菌

Honjo等报道1例年龄只有4周的男性婴儿患双肾软化斑,表现为低热惊厥嗜睡、严重贫血肝脏肿大、双肾肿大及肾功能减退,血和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阳性。

成年患者临床上常有肋腹疼痛和活动性肾感染的表现两侧肾脏可以同时受损,有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肾衰竭偶尔肾脏软化斑可导致肾脏破裂。Mitchell等报道1例患者表现为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尿路发生节结性软化斑引起排泄障碍及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患者则发生移植肾脏功能减退。

软化斑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如肾脏软化斑伴双肺损害、大肠埃希杆菌性内眼炎等中国陈氏报道1例53岁的女性患者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继而出现肾脏肿块上消化道出血,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软化斑。

软化斑临床及X线表现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相似。

并发症:

肾软化斑常合并肝及十二指肠软化斑,其严重并发症为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

存在使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的基础疾病尤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时,应高度怀疑软化斑之可能。

肾的软化斑同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一样,发生在慢性感染并发梗阻时,除了软化斑具有MG小体外大体组织学特征这两个病几乎是相同的。但MG小体一般难以分辨,组织切片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是必要的而在肾脏软化斑的早期阶段,缺乏典型MG小体的表现,此时超微结构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组织细胞性间质性肾脏损害鉴别。

对双肾软化斑患者进行核素闪烁检查,如发现Tc-99m葡庚糖酸盐成像局灶性皮质缺损的对应部位Ga-67活性显著增高,而In-111白细胞肾脏扫描则无显著异常时,可有助于软化斑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慢性尿路感染性疾病鉴别,如黄色肉芽肿、慢性肾盂肾炎、尿道梗阻、结石等。

检验血糖

1.去除病因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使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应尽量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减量使用无助于软化斑的控制。器官移植的患者,因为免疫抑制不能撤除,一旦发生软化斑,病情难以控制。

2.抗菌治疗 抗菌药对细胞膜的穿透力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之一。喹喏酮类抗菌药(甲氧苄啶、环丙沙星)有良好的细胞膜穿透力,治疗效果好,治愈率可高达90%。在软化斑引起严重而广泛的病理损害之前早期抗菌治疗可以逆转病理损害

3.外科治疗 必要时进行外科切除或切开引流,外科治疗的治愈率达81%。

4.氯贝胆碱(氨甲酰甲胆碱) 可以增加细胞内1-磷酸鸟苷的浓度,可能有利于纠正软化斑的基础损害。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Honjo等报道1例婴儿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获得治愈,随访3年生长发育正常。可能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病例有益。

治疗主要采用反腐败抗生素疗法。建议使用利福平和磺胺类药物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因为这两种抗生素能够进入单核细胞吞噬体内帮助杀来被摄取的细菌。氨甲酰甲胆碱和维生素C能够提高单核细胞深酶体的功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梗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方法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