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膀胱与尿道结石

发布日期:2014-11-21 09:35:49 浏览次数:1595

1.膀胱结石形成的原因 除营养不良的因素外,下尿路梗阻、感染、膀胱异物、代谢性疾病均可继发膀胱结石。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肿瘤等,均因尿液滞留容易诱发膀胱结石形成。膀胱异物如导管、缝线等,可作为核心,继发膀胱结石形成。另外,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可见以虫卵为核心的膀胱结石。

(1)原发性尿道结石:指开始就在尿道内生成的结石,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黏膜损伤、憩室及异物等为其病因。

(2)继发性尿道结石:指结石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后排入尿道并停留在尿道内,多停留在尿道生理膨大部位及狭窄部的近侧,故尿道结石多见于尿道前列腺部、球部、阴茎部、舟状窝及尿道外口处。

上尿路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虽有一定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结石形成的基本学说有数种,如肾的局部病损;过多尿石成分排泄沉淀学说;抑制因素缺乏学说;游离颗粒和固定颗粒成石学说;结石基质成分和基质的作用;取向附生和免疫机制学说等等。上尿路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膀胱结石中磷酸镁铵结石较上尿路多见。感染性结石是由于产生脲素酶的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尿中磷酸盐及尿酸铵等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发生沉积所致。细菌、感染产物及坏死组织亦为形成结石之核心。总之,尿液过饱和是尿石形成的能量来源,其形成的化学动力学大致为成核、生长、聚集和固相转化等几个阶段。继发性尿道结石是先在尿道上方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后排入尿道并停留在尿道内的生理膨大部位及狭窄部位,并引起梗阻性改变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排尿突然中断:为其典型症状,因排尿时结石移动堵塞膀胱出口而致尿线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能继续排尿。

(2)尿痛:由排尿时结石对膀胱局部的刺激和损伤引起,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有时可伴有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

(3)排尿困难:结石位于膀胱三角区,紧贴膀胱颈部,增加了排尿阻力。结石嵌于膀胱颈口,可出现明显排尿困难。

(4)血尿:因结石摩擦膀胱黏膜或合并尿路感染所致,可出现肉眼血尿。

2.尿道结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费力,点滴状排尿及疼痛。结石完全堵塞尿道则发生急性尿潴留

1.膀胱结石的诊断可根据病史中有排尿时尿流中断,尿末剧痛和血尿等典型症状。查体双手触诊有时可触及到结石。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协助,不难诊断。

(1)尿道仔细触诊可触及前尿道结石,直肠指诊可触及后尿道结石。

结石的形成与饮食有关。它是由饮食中可形成结石的有关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要预防结石病的发生,就必须注意食物的搭配,各种食物都适量进食,即使是检查出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素需要某种食物来补充时,也不宜一次大量进食,因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有限的。消化、吸收不了的养分就要通过排泄器官排泄出去,这样也会增加泌尿系统的负担,即便不患肾结石病,也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当检查确认是泌尿系结石症时,在患病期间,要限制病人吃那些易促使结石形成的食物。具体方法为:

1.多饮水,增加尿量,稀释尿液。成人每24小时尿量应2000ml。

2.据结石成分调节饮食 有草酸盐结石的病人应少吃菠菜、土豆、浓茶等,服用维生素B6可减少草酸盐的排泄。有含钙结石者,应限制牛奶、精白面粉、巧克力等的摄入。有尿酸结石者,不宜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并可服碱性药物,使尿pH保持在7~7.5。

3.及时解除尿路梗阻,控制尿路感染。及时取出或更换留置于尿路的导管,去除尿路异物,鼓励长期卧床者作功能锻炼。

(3)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坚硬结石或有梗阻因素引起的结石,应同时给予对症处理。若病程较长,手术时应注意膀胱有无病变,及时进行活检排除癌变的可能。

(1)前尿道结石:在麻醉下注入液状石蜡后,由近端轻轻推挤、钩取、钳出或钳碎取出,尽量不作尿道切开取石。若结石嵌于舟状窝而无法取出,则需作尿道外口切开取石。

(2)后尿道结石:先用尿道探子将结石推入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

尿路结石病人早期确诊并用药治疗,结石可自行排出,必要时经手术摘除患者在结石排出后临床症状当即解除,如梗阻时间不长又无并发症,一般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