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1 2007 年 08 月 01 日 星期三 10:12 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与发病率 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肾囊肿和。肾肿瘤等都可能导致慢 性肾功能衰竭。根据美国近年的统计,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疾病为糖尿病,以下为高血压,肾小球疾 病占第三位(表 89.1)。在我国,首要病因为肾小球疾病。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引起的慢性 肾功能衰竭有增多趋势。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年龄来看,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发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和泌尿道先天畸形常在 40 岁以前导致慢性肾衰。多囊肾、特发性膜性肾 病、膜增殖性肾炎和硬皮病多在 40~55 岁之间发生慢性肾衰。胆固醇栓塞病(blue-toe syndrome)、镇痛药 肾病、缺血性肾脏病、多发性骨髓瘤和韦格内肉芽肿等引起的慢性肾衰的发病年龄多在 55 岁以上。1999 年我 国进入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年发病率为 15.3/百万人。根据美国资料系统(United States Data System)报 道,其全部终末期肾脏病发病率为 268/百万人口。 表 89-1 终末期肾脏病的病因(美国)
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到各个系统和器官, 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但是, 80%的肾单位丧失以前, 在 或当 GFR 下降到 25ml/min 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很少的生化改变。在诸如多囊肾等慢性进行性疾 病中,即使 GFR 低于 10ml/min,也可以没有症状。这是由于有功能的肾单位丧失后残存肾单位巨大的适应作 用所致。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在慢性肾衰进入极晚期以后,才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动物实验表明,单侧肾切除后对侧肾 肥大,GFR 增加超过 50%。肾单位丧失引起残存肾单位解剖性和功能性适应性代偿。肾小球增大,肾小管增 生,单个肾单位的 GFR 增加,肾小管功能增强,球管平衡得以维持。正常肾脏的排泄功能非常强大,远远超 过常规饮食所需的排泄量。例如,正常饮食含钠 50~200mEq,含水量 1~3 升。正常肾脏的排钠量从零到 1 500mEq,排水量从 0.5-22L/d。肾功能衰竭时这种排泄量受到限制,达到某个阶段后残存肾单位数量过少, 不足以维持水和溶质的平衡。 (一)钠 慢性肾功能衰竭摄取平均钠人量的病人靠每个肾单位的钠利尿来维持钠平衡。但是,这种适 应功能是有限的。当达到某一点时,病人便不会耐受常规的钠摄入量而出现体重增加和水肿。某些并发症如 肾病综合征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更降低了对钠的耐受性。 反过来, 慢性肾衰病人对于钠摄入量减少也不能很快适应。 突然限制钠的摄入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