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隐球菌病疾病概述

发布日期:2014-10-31 15:15:41 浏览次数:1595

隐球菌病疾病概述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但亦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该菌存在于土壤与鸽粪中,鸽子是重要传染源。但主要是A、D型,热带及亚热带的土壤中并无B、C型,其传染源待明确。

皮试调查证明,大多数人感染过隐球菌。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易发生隐球菌感染,但仍有一半患者并无基础疾病,其原因不明。

隐球菌病病因病理【病因】

新型隐球菌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12μm,能保留革兰染色;菌体为宽厚的荚膜所包裹,不形成菌丝和孢子,赖出芽生殖。新形隐球菌在室温或37℃时易在各种培养基上生长,在沙保培养基上数天内即可长出菌落,呈乳白色,日久呈粘液状。

根据其荚膜抗原性的不同,新型隐球菌有A、B、C和D四个血清型。国内以A型居多,次为B型和D型,未见C型。荚膜抗原能溶解在脑脊液、血清及尿中,可用特异性血清检测。研究发现B/C型菌株耐5FC者较A/D型菌株为强。

【发病机制】

存在于土壤及鸽粪中的隐球菌,可随尘埃一起被人吸入呼吸道内。干燥的隐球菌直径仅1μm,能进入肺泡。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包裹,进入体内后很快形成荚膜,带荚膜的隐球菌具有致病力。侵入人体的隐球菌并不一定致病,细胞免疫在防止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隐球菌侵入肺部后,少数形成肉芽肿,并出现症状。隐球菌可由肺部经血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该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因可能为:①脑脊液中缺乏抗体;②脑脊液中缺乏补体激活系统;③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

隐球菌脑膜炎对颅底软脑膜病变较显著。蛛网膜下腔有广泛的渗出物积聚,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隐球菌等。也可形成局限性肉芽肿,后者是机体反应较强的表现,由组织细胞、巨细胞、淋巴样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组成;隐球菌较少发现,大多存在于巨细胞及组织细胞内。病原菌还可沿血管周围鞘膜侵入脑实质内,引起脑干的血管炎,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软化,脑实质内亦可形成肉芽肿。隐球菌也可在血管周围间隙中增殖并在灰质内形成许多肉眼可见的囊肿,囊肿内充满隐球菌。

皮肤病变有肉芽肿及胶质性损害两种类型,后者的组织反应较少,内含大量隐球菌。

隐球菌病临床表现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多见。肺部感染虽也多见,但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皮肤、骨骼或其他内脏的损害则较少见。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隐球菌脑膜炎最为常见,一般起病缓慢,初起时症状不明显,或表现为轻度间歇性头痛,以后转为持久性并逐渐加重,偶有急骤起病者。患者大多有发热,一般在38℃左右,亦可高达40℃。约1/3的患者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表现为谵妄嗜睡昏睡昏迷等,抽搐较少。体征有颈项强直、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等,1/3患者的锥体束征阳性。少数患者有偏瘫(7%),颅神经损害占1/3,以视神经受累最多,可引起视力模糊,视力减退乃至失明,其他尚可见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听神经受累的表现。2/3以上患者的眼底检查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少数患者有出血及渗出,如不及时给予特异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而在数月内死亡。少数病例的进展相当迅速,或反复缓解、复发使病程迁延多年之久,亦有自然缓解终而痊愈的个例报告。

(二)肺部感染见第十七篇第六节"肺隐球菌病"。

(三)皮肤和粘膜隐球菌病罕见,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后者常与脑膜及肺部病变并存。约10%~15%的全身性隐球菌病患者有皮肤、粘膜损害,其中以粘膜病变较多见,常发生于鼻中隔、牙龈、舌、硬颚、软颚、扁桃体及咽喉等处。皮肤损害好发于面颈部、胸背及四肢,初为软样或粉刺状丘疹结节脓肿,边界清楚,无红晕,继而中央溃破,溃疡可有隆起的乳头瘤样边缘。流出少量带粘液血性的脓液,内含隐球菌。数个溃疡可以融合,很少继发细菌感染

(四)骨和关节隐球菌病大多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很少单独发生。全身骨骼均可累及,但以骨突、颅骨及脊椎为多。关节很少受累,每继发于邻近的骨骼病变。患处肿痛,可有管形成,排出蛋白样脓液。X线示多发性溶骨性改变,病变进展缓慢。

(五)其他肾、肾上腺、肝、脾、淋巴结、肌肉、胰腺、前列腺等的隐球菌病常为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均较少见。

隐球菌病化验检查(一)脑脊液常规检查70%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增加,一般为1.96~3.92kPa(200~400mmH2O),慢性病例可在正常范围内,外观清澈、透明或微混。97%病例的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增多,平均约180/mm3,少数可超过500/mm3,常以淋巴细胞占优势。90%以上病例的蛋白含量呈轻至中度增高,个别可达400mg/dl以上。糖定量大多减低,少数病例可降至0。氯化物含量轻至中度减低。艾滋病人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时,脑脊液检查可正常,但病原检查阳性。

(二)病原检查

1.涂片早期脑膜炎脑脊液涂片阳性率可达85%以上,取3~5ml脑脊液,离心沉淀,沉淀物加等量上海墨汁,显微镜下检查。菌体直径4~6μm,外圈有一透光厚壁,厚度一般为5~7μm,厚膜是致病性隐球菌的标志。以10%氢氧化钾液处理或直接涂片作镜检,则只见菌体而不见厚膜,常误认为淋巴细胞。

2.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室温(25℃)或37℃培养2~5日即可生长。非致病性隐球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无生长时需保留3~4周。痰培养阳性率仅20%,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培养阳性率较高。

3.动物接种以小白鼠最敏感,将脑脊液或其他标本行腹腔内、尾静脉或颅内注射,小白鼠在2~8周内死亡,脑内可发现大量隐球菌。

(三)免疫学试验

1.抗体检测隐球菌的厚荚膜内含特异抗原性的多糖体,约9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中可检出这一抗原或相应抗体。

2.抗原检测以隐球菌抗体包被乳胶,则可用来检测抗原。脑膜炎病人脑脊液抗原的阳性率达92%,血清的阳性率为75%。而非脑膜炎病人的阳性率为20%~50%。患者体内若存在类风湿因子,则可出现假阳性,须设立类风湿因子阳性对照。脑脊液含抗原而无抗体者提示病变仍在活动,反之则说明病情在好转中。脑脊液涂片阴性患者的抗原检测可为阳性。

相关感染、寄生虫病及传染病信息:毛圆线虫病 | 布鲁菌病 | 细菌性痢疾 | 副伤寒 | 隐球菌病 | 蛔虫病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麻疹 | 弓形虫病 | 炭疽病 |

隐球菌病(上) 隐球菌病(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