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白血病少年和两个被弃婴
一米八的高个,帅气的外形,眼前这个男孩叫包豪男,老家诸暨。虽然酷爱打篮球,但现在的他,每天却只能与病榻为伴——今年5月24日,小包被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他等到了骨髓配对成功的消息。可是,家里却已经无力支付手术费。昨天,小包妈妈悄悄告诉记者,他们很惭愧,没能为儿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现在连救他一命的能力都没有,儿子的病有90%的几率可以治愈,他们不想放弃。
离开了学校,远离了球场,现在的小包,安静地坐在浙江省中医院12楼的普通病房里。见到记者来了,他马上礼貌地站起身说了声你好,亲切自然真诚乐观。
开始几个月,小包在爸妈陪伴下一边保守治疗,一边等待骨髓配对成功的消息。也许是上天眷顾他年轻的生命,医院很快在中华骨髓库里找到一位30岁男性捐赠者的骨髓与小包配对成功。满心欢喜准备手术时,小包突然意外感染,手术被推迟了。
“治疗的这两三个月又花了不少钱,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手术的费用了。”小包妈妈陈丽琴搓着双手,在病房外抹起了眼泪,“儿子的农保是今年8月份才生效的,之前在杭州住院,有11万元的医疗费是没法报销的,而现在已经能报销80%的费用了。最近一个月,他的医疗费是3.5万元,我们夫妻两个手头还有10万元存款,但手术费和后期治疗费用大概需要50-60万元。”
小包住的是4人间的普通病房,每天晚上,爸爸搬把椅子坐着凑合睡一夜,妈妈租张医院的小床躺在儿子另一边。为了把家里的每一分钱都省下来给儿子治病用,小包爸妈已经这样睡了半年。
小包在诸暨枫桥中学读初二,这个少年平时考试都排班里10多名。陈老师是小包的班主任,她说:“孩子和同学关系很好,作业都自觉完成,上自然课需要打扫教室,他总主动来干活。”
陈老师说,小包家里比较困难。他老家在诸暨阮市的乡下,老房子已经破旧得不能住人了。小包妈妈有肌肉萎缩干不了活,爸爸收入也很微薄。学校的同学老师为他筹了5万元钱。
少年小包想快点好起来,他有太多的梦想要实现,比如赶紧返回学校继续读书,比如回到篮球场继续打球,再比如赶紧长成健康的男子汉,替爸爸妈妈分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