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弃考捐髓大学生救助的白血病患儿东东获新生
昨日上午7时15分,记者早早来到医院4楼无菌舱外,医护人员正在为东东做出舱前的最后准备。透过双层玻璃防菌窗看到,东东已经起床了,戴着口罩盘腿坐在床上,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看到窗外的记者,主动挥手打招呼,眼睛都笑弯了。
1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在众人注视下,东东坐上轮椅,由医护人员推着乘电梯来到3楼普通病房。电梯里,医生刘金宏教授问他:“开不开心?”东东没说话,但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4楼到3楼,不过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但东东一家人却苦苦等候了50天!过去的1个多月里,东东的爸爸妈妈只能偶尔穿防护服,进舱看看儿子,用对讲机为他加油鼓劲。昨日在3楼普通病房,东东跟爸爸妈妈紧紧相拥,久久不肯放手……
出舱,标志着田强捐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初步成功,东东迎来新生。东东的主治医生刘金宏教授说,7月8日输入田强的“生命种子”后,医护人员24小时严密监控,因为异体移植往往会带来严重的排异症状,一旦处理失当不但移植失败,还会让受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这些天,东东经历了较严重的排异反应和皮肤出疹,所幸都得到有效控制,田强的造血干细胞也渐渐适应了“新环境”:东东的血象已恢复正常,身体重新恢复了造血功能!
刘金宏说,目前东东还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做一次骨穿监测骨髓细胞成分,“最好田强的造血干细胞占比达到100%,全部取代东东的异常细胞,排异反应也会大大减少。”据介绍,如无进一步排异反应,三四周后就能出院回家。
普通病房外,东东爸爸任先生一直双手抚额,像是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喜悦。他有些激动:“田强捐出的‘生命种子’终于在我儿子体内生根发芽了,我们还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我们充满了信心,不久东东就能完全康复!”
昨日上午7时15分,记者早早来到医院4楼无菌舱外,医护人员正在为东东做出舱前的最后准备。透过双层玻璃防菌窗看到,东东已经起床了,戴着口罩盘腿坐在床上,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看到窗外的记者,主动挥手打招呼,眼睛都笑弯了。
1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在众人注视下,东东坐上轮椅,由医护人员推着乘电梯来到3楼普通病房。电梯里,医生刘金宏教授问他:“开不开心?”东东没说话,但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4楼到3楼,不过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但东东一家人却苦苦等候了50天!过去的1个多月里,东东的爸爸妈妈只能偶尔穿防护服,进舱看看儿子,用对讲机为他加油鼓劲。昨日在3楼普通病房,东东跟爸爸妈妈紧紧相拥,久久不肯放手……
出舱,标志着田强捐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初步成功,东东迎来新生。东东的主治医生刘金宏教授说,7月8日输入田强的“生命种子”后,医护人员24小时严密监控,因为异体移植往往会带来严重的排异症状,一旦处理失当不但移植失败,还会让受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这些天,东东经历了较严重的排异反应和皮肤出疹,所幸都得到有效控制,田强的造血干细胞也渐渐适应了“新环境”:东东的血象已恢复正常,身体重新恢复了造血功能!
刘金宏说,目前东东还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做一次骨穿监测骨髓细胞成分,“最好田强的造血干细胞占比达到100%,全部取代东东的异常细胞,排异反应也会大大减少。”据介绍,如无进一步排异反应,三四周后就能出院回家。
普通病房外,东东爸爸任先生一直双手抚额,像是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喜悦。他有些激动:“田强捐出的‘生命种子’终于在我儿子体内生根发芽了,我们还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我们充满了信心,不久东东就能完全康复!”
7月8日,湖北90后大学生田强 “弃考捐髓”,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捐出55毫升“生命种子“,当日火速送往上海,注入12岁白血病患儿东东体内。
37天翘首以盼,这些“生命种子”终于在东东体内“生根发芽”!昨日上午,东东从上海道培医院的无菌舱转入普通病房,这意味着田强捐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初步成功,东东迎来了新生。
田强时刻关注着东东的病情,昨日特地委托本报记者寄语东东:“快点把身体养好,争取早日出院”。
前日傍晚,记者在上海道培医院第一次见到东东爸爸任先生,他正透过防菌窗看熟睡的儿子,眼里满是笑意。他指着窗上红色千纸鹤扎成的爱心说:“这个无菌舱外号‘幸运舱’,真是名不虚传,东东6月25日住进来,没多久就等到了田强。”
任先生目前在江苏太仓一家保安公司工作,妻子在太仓一所学校任教,两人都是工薪族,为给东东治病已经花去55万元,最多一天花了4万元。然而钱可以挣,可以借,最难过的是束手无策的绝望。
任先生告诉记者,东东学名徐任东,姓名前两字分别取自妈妈和爸爸的姓,意思是两人爱的结晶,他生病前健康可爱,爱运动,特别喜欢玩航模。
去年11月3日,东东突然查出急性白血病,“拿结果的那天,我和妻子两个互相搀扶才能回家,医生说是绝症。”东东的病情恶化的很快,夫妻俩内心甚至做出了痛失爱子的准备,但谁也不敢明说,每天过得痛苦不堪,直到到田强决定弃考捐髓的那一天。
“那天是6月28日,心一下子定下来了,我拉着妻子到餐馆点了3个菜庆祝。”这时,任先生反倒有点后怕:“万一没碰到田强,或者他选择考试,我们的东东就没救了。”昨日任先生和妻子决定,从明年开始,东东每年要过两个生日,出生日,4月16日,重生日,7月8日,以此感谢田强的救命之恩。
这50天,任先生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和妻子轮流在舱外陪护儿子,困了就在舱外的躺椅上打个盹。隔着双层玻璃,夫妻俩的心情随着儿子的情绪起伏,但总的来说是“天天向上”,医生每天通告的都是好消息,每当这个时候,任先生就会在心里默念,“谢谢你,田强。”
昨日,得知东东顺利出舱的好消息后,田强十分高兴。眼下他正在武汉,陪妈妈度过暑假的尾声,但他特地委托本报记者给东东带话:“快点把身体养好,争取早日出院,到时我来看你。”
懂事的田强还请记者安慰任先生夫妻:“叔叔阿姨好好休息,别累着自己了,东东现在好了,我们都高兴!”
田强的祝福让任先生十分感动:“田强的话就像是自家人,他现在不仅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我们的亲人了!”
东东现在已经把田强当作自己的亲哥哥了,在无菌舱里用无菌笔记本上网,在QQ上跟田强聊得不亦乐乎,聊天时得知8月5日是田强生日,东东亲手制作生日贺卡,备上礼物请人转交给哥哥。
任先生说,儿子他现在最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刘金宏教授,一个是田强,昨日他向儿子承诺:“等你的病好了,我一定带你去湖北看哥哥!”
“青年是希望,青年是未来,当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展现,必然让青春焕发绚丽光彩。”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曾这样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
仅仅10天后,一名湖北“90后”在捐髓病房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头的文字简洁有力:“我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但我有不平凡的人生理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名90后叫田强,1990年8月出生于湖北巴东县,共青团员,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志愿者,现为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09级学生。
今年7月,田强化名“杨力伟”,瞒着父母,放弃期末考试,奔赴北京捐献骨髓,为一名12岁的上海白血病患儿东东送去生的希望。
从田强欲弃考救人那一刻起,本报全程跟踪深入报道,特派记者赶往北京见证其两次捐髓,并独家首次披露田强真实姓名。从7月1日至今,本报已刊发相关报道11篇。
报道一经见报,立即引来强烈反响,田强抵达北京当日就遭各大媒体围堵,中央电视台派出了军事频道、新闻频道两路人马,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法制晚报等媒体的记者将田强团团围住采访。
如今捐髓并不稀奇,敏锐的媒体看重的是这名90后为“捐髓”而弃考的举动。据介绍,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规定,缺考不能补考,将记入档案,这将直接影响田强的毕业、就业。
湖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贺方红事后这样评价,当个人利益与人道需求发生冲突时,田强义无反顾地选择人道。
当这一大义举动发生在一名“90后”身上时,更显得不同寻常。如今社会上对“90后”偏见颇深,称之为脑残、炫富、垮掉的一代,田强的行为却与之截然对立,本报率先抓住了这一社会观点与个人行为的矛盾与冲突,试图通过全面客观的报道还原一个、一群真实的90后。
在本报持续报道下,田强“弃考捐髓”引起的举国上下的热切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实》栏目专访田强;8月10日,中宣部组织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媒体,前往湖北孝感学院集中采访,并将在近期集中播发反映田强先进事迹的报道。
眼下,田强已经从一名普通90后,成为90后的代表。孝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栾春海说,田强为一位陌生人带去生的希望,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其大爱之心不仅代表学校、代表孝感,更代表整个90后的精神风貌。他的行为让社会相信,90后是令人放心的一代、信得过的一代。
荣誉像潮水一样向田强涌来,孝感市红十字会向田强颁发了“博爱奖章”,共青团孝感市委授予“孝感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近日中央文明办又将田强纳入8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田强将母校给予的1万元营养补贴转赠给东东,给他用于后期治疗;随后又将巴东县政府奖励的1万元捐给当地贫困学生。
田强是典型的90后,爱挂手机QQ,有个性有想法,他眼下最新的QQ签名是:现在的一切,已经离我的初衷很远了……这份赤子之心,不禁让人对90后更多了一份好感。
田强的事迹让同龄人群情振奋。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陆婕也是一名90后,她非常认同田强的行为:“大家都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中长大,现在是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90后大学生杨子威曾两次捐髓,被称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他专程从武汉赶赴孝感,参加田强的事迹报告会,表示要和田强一起,将爱心进行到底。
网络上,田强的义举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其中不乏90后,他们的留言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哥们,好样的……你是最棒的,90后的骄傲。”、“很高兴,很佩服你,你让很多人知道90后的我们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败笔’,我们心中也有一种大爱,也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我们90后会让世界充满爱!”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玉堂看到了田强身后爱的助力,他说:“田强上善若水的义举离不开自身的勇气、家人的理解和学校的支持。”
综观田强捐髓全过程,有3点让人特别感动。校方知道情况后,迅速定夺,为田强一人调整全系考试时间;田强本人起初担心至亲阻止,一直低调地使用化名“杨力伟”,不愿拍正面照;经本报首度披露姓名、田强解释后,田妈妈及家人立即转变态度,大力支持。
原来,爱一直就在田强周围,流传传递,让田强捐得放心,献得安心,让捐髓变为一场爱心接力,毫无遗憾,顺利进行。网友们称赞,田强、田妈妈、孝感学院都有大爱。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里,爱的因子已经深深滋养了每一个90后,每一名年轻人,正如他们所言,我们不会是败笔——也不可能是败笔。
资料图片:7月8日,看着提取的造血干细胞,田强开心的笑了,因为它将挽救东东的生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