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鸡白血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14-10-22 11:00:01 浏览次数:1600

ALV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 和 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和内源性ALV二大类。鸡的外源性ALV是指不会通过宿主细胞染色体传递的的ALV,包括A、B、C、D和J亚群,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象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个体与群体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内源性ALV是指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它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一般也与致病性无关。但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不过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目前发现的内源性ALV都属于E亚群。鸡细胞基因组某个特定位点含有(稳定地整合)能复制可传染性病毒粒子的E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如性染色体Z上与决定快慢羽相关基因K紧密连锁的ev21位点。从这个ev21可产生传染性病毒EV21。E亚群内源性ALV通常没有致病性,但会干扰对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种鸡群净化ALV,在现阶段主要是净化外源性病毒。我们了解鸡群有无ALV感染,在现阶段也仅是指外源性病毒感染。

由于ALV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ALV的这种横向传播能力比其它病毒弱得多。在鸡舍内的温度下特别是在夏天,排出体外在环境中的ALV,即使不做任何清洗和消毒措施,病毒也会全部失去传染性。该病毒对各种消毒剂也都非常敏感。ALV主要是由种鸡通过鸡蛋(胚)向下一代垂直传播,即祖代鸡场直接传给父母代及商品代,且逐代放大。经垂直传染带病毒的雏鸡在出壳后在孵化厅及运输箱中高度密集状态下与其它雏鸡的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的横向感染。此外,被AL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在ALV传播问题上,种鸡场要对下一代鸡场承担重要的责任。

在已知的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中, ALV感染在鸡群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是最为多种多样的。白血病不仅仅表现为内脏肿瘤或体表皮肤血管瘤,更多的鸡表现为产蛋下降、免疫抑制或生长迟缓。实际上,由ALV感染后的亚临床病理作用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临床上显示肿瘤性死亡带来的损失。其中,一些亚临床表现在鸡场是很难作出判断的,除非鸡场长期保持着系统的生产记录及有规律的定期血清检测记录做比较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只感染的鸡都表现同等的免疫抑制、生长迟缓和产蛋下降,这与感染的年龄、感染毒株的亚群与毒力及鸡的遗传性密切相关。但一般来说,越是早期感染、特别是垂直传染,其致病作用也强,而且肿瘤多在性成熟时才发生。更重要的是ALV可引起鸡的多种内脏器官不同组织不同表现的肿瘤,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卵巢都是常见的发病脏器。有些肿瘤呈大块肿瘤节结,有的则呈弥漫性细小结节。有的形状规则,有的形状不规则。特别是,发生肿瘤的细胞类型也不一样。如淋巴细胞瘤、髓样细胞瘤、成红细胞瘤、纤维肉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这主要与病毒的不同特性及鸡的遗传性相关。但一般来说,AB亚群多引发淋巴细胞肿瘤,且形成较大的肿瘤块,而J亚群多引起髓样细胞瘤,多在肿大的肝脏中呈现大量弥漫性分布的白色细小的肿瘤结节。在其它脏器也会引发不规则的肿瘤。从群体角度,这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虽然E亚群ALV感染本身不一定会引起肿瘤,但是先天感染或出壳即感染ALV-E的鸡往往死淘率较高,对外源性ALV感染更易感。这可能与早期感染ALV-E后容易产生对ALV的免疫耐受性有关,从而在外源性ALV感染后不易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