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亟待续写的大爱 柞水蔡玉窑白血病患儿救治的前后

发布日期:2014-11-07 05:22:34 浏览次数:1600

柞水县蔡玉窑镇下窑街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两排古老的微派民居静静地卧在两山狭峙的山谷间,紧依着潺潺流过的社川河,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朴、善良的品质像村口的泉水一样清澈、透亮。前不久,这里就演绎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大爱。

2011年3月10日,家住村南头的张鑫像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和同伴一起去学校,然而,就在这一天,厄运悄然降临到他头上。

下午,在上体育课时,他和同学在乒乓球台做游戏时,不慎从乒乓球台跌下,头部慢慢起了一个肿块,这小小的伤,对于平常孩子来说,只是几天就能平复的伤痛,然而,张鑫的肿块却愈肿愈大,只几天时间,就蔓延至整个头部,当地小医院已无可奈何。

3月14日,父亲张国顺、母亲周功秀带着张鑫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柞水县医院症治,在进行了血液等一系列检查后,医院遗憾地表示无能为力——有可能是白血病,建议转院到西安博爱医院治疗。

3月15日,一家人带着全部积蓄辗转来到西安博爱医院,医院对张鑫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巨大骨膜下血肿并感染、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并感染,中度贫血类白血病反应

医院迅速于3月16日上午进行了“头皮血肿穿刺术”,下午又立即安排了“头皮血肿并感染切开引流术”。在手术台上,张鑫无法抑住疼痛,不停扭动和哭闹,手术不得不中止。17日,手术又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在医院的治疗下,张鑫脓肿渐渐消除,伤口慢慢愈合。

其间,医院还为张鑫抽取了手指骨髓涂片,并送西安交大一附院检验,初步诊断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性大,建议做ph染色体检查及融和基因检查。4月1日,全血/骨髓样本被送往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6日,检测结果出来,显示为阳性。最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建议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4月8日,张鑫从博爱医院出院,一家人回到蔡玉窑家中。张鑫的病成了全家人的痛,近一个多月的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埋在张鑫身体里的那颗地雷仍然高悬在一家人的心头。在家短暂的居留,除了每天面对左邻右舍关切、同情的询问之外,就是筹钱,为孩子作干细胞移植术做准备。

金钱成为孩子生命线上的拦路虎

4月18日,一家人再次来到西安,住进西安交大一附院,医院对张鑫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为他做骨髓移植前期准备。

考虑到骨髓源需要一大笔费用,医院建议先在兄弟姊妹中进行骨髓匹配测试。姐姐张磊听说如果能用自己的骨髓为弟弟做移植手术,可以为家里节省十几万元钱,她立即兴奋起来。目睹了父亲因为弟弟生病而变得如此憔悴,母亲整天忧心忡忡的样子,张磊很愿意为家里做一点事,缓解家里的危局。4月20日,上初二的张磊请假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骨髓匹配成功,张鑫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可以进行移植手术了。

一家人既欢喜又忧愁,欢喜的是儿子终于有救了,而且还能省下一大笔钱,忧愁的是孩子手术是可以做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还需要延后。院方告诉他们,手术费及住院等费用仍至少需要预交30万元。4月27日,张鑫又从交大一附院暂时出院,回到蔡玉窑的家中,准备筹款。

现在,钱成了一家人心中的一块巨大的石头,成了孩子生命线上的拦路虎。一家人愁得吃不好睡不着,家里灰尘弥张,他们也没有心情打扫,田里杂草丛生,该薅二道草了,包谷也该追肥了。但是,这些都被他们搁在了一边,没有闲暇去顾及。国顺和妻子分头奔走在亲戚、朋友、学校、政府、银行之间。钱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只能强装笑脸四处求告。短短几十天时间,不到四十的小两口竞有了缕缕白发。

病魔无情人有情,柞水县红十字会率先在蔡玉窑镇中心小学师生中发起“与爱同行”捐款活动,中心小学校长郭其顺首先捐款200元,学生们将过年积攒下的压岁钱、平日下的零花钱拿出来,捐给需要救治的张鑫同学,共捐款6千多元。邻近的蔡玉窑中学师生也积极响应,忏捐款活动,组织师生捐款1千多元。一个民办幼儿园听到捐款的消息后,也教育幼儿献爱心,捐款1百余元。

爱心捐款活动感动了蔡玉窑镇上窑村的村民们,村主任刘江海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大家一致同意改动村民为张鑫捐款。大家自愿组纪捐款小组,用纸箱做成捐款箱,穿梭在乡村街道,挨家挨户动员。富于同情心的村民们在自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有的捐200元,有的捐100元,就连一家6口,没有一个劳力,残疾了4年多,还需要手术治疗的张国民也捐了20元。不到二天,一个不足50户的村子就捐款7千余元。

西安聚美商贸有限公司的范景阳总经理闻讯张鑫身患白血病后,驱车120余公里,赶到蔡玉窑镇,为张鑫等3名孩子捐款1.5万元,是截至目前为张鑫捐款最多的团体。走途无路之即,国顺还找到了柞水县政府,给县长林录印写了一封简短的求助信,林县长很重视,特别批转有关部门,拨付了5000元医疗救济款。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神秘的从未露面也不留姓名的捐款者。4月20日,国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端,陌生人直接了当地问,“你是不是蔡玉窑人?”“你是不是娃得了白血病?”国顺一一做答。他惊奇地问,“你是谁?叫啥?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对方回答说,“不要问我是谁,我只是想给你娃捐一点款,把你的银行卡号告诉我,我给你打一点钱,钱不多,仅表示一下心意。”

对暴露自己的卡号会不会有危险,国顺一无所知。他心里此时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万一对方是骗子或什么的,要了卡号,取走了上面辛辛苦苦借来的孩子的救命钱,那该咋办;但又不能直接说怀疑人家,给人一个不敬,至少现在人家是好心好意。他只好谎称存蓄卡不在身上,现在他在亲戚家,等明天再告诉他。

第二天,谨慎的国顺到镇信用社办了一个新存折。回到家,那个陌生电话又来了,国顺向他报了卡号,并一再让对方留下姓名、住址,但对方都敷衍了过去。后来,国顺带着存折到信用社察看,存折里真的汇入了钱,是500元。钱虽少,但对国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他感到鼻翼酸酸地,心里充满了欠疚。他小心地把好心人的电话号码存了起来,希望后来能找到捐款的恩人。

至目前,通过各种方式向张鑫捐款3万多元。但这对治好孩子病需要近40万元的治疗费来说,仍是杯水车薪。除了捐款,他向亲戚挪借,通过各种渠道贷款,总算凑够了30万元,带着这沉甸甸的钱,他们再次踏上了去西安的汽车。

8月3日,姐姐健康、鲜活的骨髓被成功移植到弟弟的体内。一家人沉浸在欣慰和快乐中。然而,父母的唉声叹气声像一条鞭子,抽打着张磊的心,懂事的她知道,父母在为巨额的外债发愁。为了缓解家里的危局,张磊悄悄做出了决定,她准备放弃学业,留在西安打工。

9月1日,已经是学生们新学年报到的一天,但张磊没有回家上学的打算,她这几天忙碌着在西安给自己找工作。9月4日,15岁的她在西安工业大学找到了一个薪水微薄的保洁工作,开始赚钱贴补家用,虽然这对这个不堪重负的家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她感到很自豪。国顺夫妇对孩子的选择感到不安,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张鑫仍在住院当中,即使不久后出院回家,医生说,后续药物和例行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前期所有的治疗可能都会前功尽弃。而这些药物的价格都相当昂贵。

现在,张鑫仍在住院,只能让妻子周功秀照顾,姐姐仍时常来看望弟弟。张鑫还在进行术后的化疗,化疗让他一头漂亮的头发掉光了,这看起来多少有些与年龄不符地难看,但他们都并不在意这小小的缺撼,他们期待着张鑫能真正好起来,一切都能回到原来的轨迹。

一家之长的国顺要尽快背负起债务的巨大包袱,最大限度地赚钱,让孩子能继续得到治疗,拖着这个举步唯艰的家运转。他找到我时,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满身疲惫、责任和勇气,还有些许迷茫。

不知谁能帮他走出生活的阴霾。

咨询电话:0914—4322830 联系人:贺晓祥(柞水县委宣传部干部)

救助热线:15291676256; 联系人:张国顺。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