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游泳 水中的消毒剂是否会诱发白血病
流言始于国内某著名作家去世后。该作家最大的爱好之一是喜欢游泳,前阵子因白血病去世,有人私底下讨论说,该作家是因为长期游泳导致白血病的,而且世界上不少著名游泳健将也因为游泳得了白血病。
对于这个说法,记者网上搜索了一下,确实发现不少游泳健将患上了白血病,一些游泳爱好者患病的新闻也不少。
比如,澳大利亚游泳名将穆里罗斯2012年因白血病去世,享年73岁。在罗斯职业生涯中,他一共拿到过4枚奥运金牌,被称为澳洲游泳界的一个传奇。从小就喜欢游泳,5岁开始练习,退役后又从事游泳运动员的指导工作,不久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坚持了两年的治疗后,还是无法打败白血病,最终因白血病去世。
和罗斯相比,荷兰游泳健将范德韦登更为中国人熟悉,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他获得了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将男子马拉松游泳列入参赛项目,范德韦登是该项目首枚金牌的获得者。如此高强度运动的首金获得者也曾经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出生于1981年的范德韦登从小爱好游泳,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被认为具有游泳天赋,但是在20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幸运的是,他成功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奥运会游泳历史上成为一名传奇人物。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难怪网友将白血病和游泳联系在一起。和普通人相比,游泳健将泡在游泳池的时间要长许多,而且不少游泳健将从小就开始学游泳,游泳池内的一些消毒剂成为网友判定这两者有联系的依据,那么这些消毒剂的成分真的容易导致白血病吗?
将游泳和白血病挂起钩来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有关。那么我省的游泳池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消毒?记者首先询问了浙江省卫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监督科科长申屠杭。
申屠科长介绍,根据国家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新建、改建、扩建游泳池必须具有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
所谓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目前我省游泳场所基本上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多数采用氯消毒(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个别臭氧辅助氯消毒。
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金洁说:“爱好游泳的人患上白血病,但并不能就此推断出游泳导致白血病。主要是现在患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群的基数大了,自然在各个职业中都能见到患病者。”
金主任介绍,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对白血病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的发病率还无确切说法。但是以临床为例,十年前,金主任所在的浙大一院,收治白血病患者的病区只有一层,十年后,已经增加到六层,即使病床十年增了五倍,仍旧难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现在白血病患病者越来越多。
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国内白血病患病人群的增加,除了一些高危因素,和大家越来越重视也有一定关系,许多早期白血病患者通过各种检查被及时发现。
对于这一情况,浙江省新华医院血液科主任傅丽娟也有同感,以前白血病患者很难听到,现在早已不是罕见病了。不过对于经常游泳会导致白血病的流言,傅主任持否定态度:“游泳与白血病没有必然关系,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目前根据国外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了一些白血病的高危因素,即长期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人,更容易得白血病。比如制鞋、制革、油漆等行业的人,是高危人群;一些长期和射线接触的人,也很危险。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说游泳会导致白血病,游泳池的消毒剂也没有被证明和白血病有关。”金主任说,目前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许多问题还需要研究。
“在国家允许的标准值范围内,如果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引起皮肤变白,眼结膜变红等影响。建议游泳者控制浸泡时间。”申屠科长表示,所谓“长时间”是指成人超过2小时,儿童超过1小时,这样都是不宜的。
游泳和白血病没有必然关系,但是如果确诊为白血病后,还能再游泳吗?
浙大一院血液科主任金洁表示,还是可以游泳的,因为在所有的运动方式中,游泳是一个全身运动,但是考虑到白血病患者的体力,建议在疾病缓解期再考虑游泳,不然吃不消。
游泳还是比较不错的运动,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的不少肝移植患者,在术后,选择了游泳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比如游泳小将小汤宁,他在婴儿期接受了肝移植,长大后多次参加各种移植运动会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后,在是否游泳的问题上,要视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省新华医院血液科主任傅丽娟表示,白血病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大家要根据病情,选择游泳的时机。慢性白血病控制好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游泳,慢跑。急性白血病在经过治疗后,稳定期也可以游泳。在急性期白细胞少,血小板低,血色素低,人的抵抗力差状态下,不能游泳,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里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情况,加重病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