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加温和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24例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害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出现各种异常感觉,如麻木、寒凉或烧灼、蚁行感、压迫感、且伴有疼痛,每于久立或久行后,上症加剧。近年来我采用梅花针加温和灸治疗本病2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5 - 39岁5例,40 - 49岁12例,50 - 62岁7例;病程最短者为半个月,最长者达2年;皮肤感觉异常面积3×4cm2 - 10×20cm2。
治疗方法
确定病区:用28号1寸毫针(不锈钢),在病灶周围皮肤逐步由轻而重点刺,以寻找出皮肤感觉异常之病区来明确施治部位。
操作方法:用75% 酒精棉球于病灶区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以中等刺激手法循经叩刺病区,每隔1cm左右叩刺一下,使皮肤表面轻度出血为宜,每次叩刺5~10分钟,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拭去皮肤出血,再用艾条于病灶区约距皮肤2 - 3cm左右来回熏灸,灸至病区皮肤呈现潮红为度,一般需灸10 - 20分钟。
疗程:隔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一般轻者只需1 - 2个疗程即可痊愈,重者需治疗3 - 4个疗程,方可见效。
疗效标准
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患部皮肤感觉完全恢复正常者为痊愈;患者自觉症状基本缓解,患部皮肤感觉大部分恢复正常为好转;患者自觉症状与病灶皮肤感觉异常未见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治疗效果
24例患者中,采用梅花针加温和灸治疗痊愈者为15例,好转者为7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1.6% 。
典型病例
杨××,男,35岁,工人。1995年5月20日初诊。患者自述半月前淋雨后感左侧大腿外侧皮肤麻木,怕冷,时有蚁行感,刺痛,尤其是久站时上症明显加重,曾在他院内服中西药及理疗、按摩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减轻,来我科门诊求治。查体:直腿抬高试验(一)、“4”字试验(一),左大腿前外侧皮肤有10×18cm2感觉减退区,未见明显肌肉萎缩,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时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病灶区至微出血后,即用干棉球拭去出血;再配合温和灸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按上法治疗1疗程,患者自觉症状与病灶皮肤感觉异常明显减轻,接着又巩固治疗1疗程,自觉症状与临床体征基本消失,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小结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皮神经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大多为单侧性,起病可急可缓。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源于腰2~3脊神经后根,临床上常见于中年以上并多有腰腿痛病史者,因此其发病与退行性腰椎病有密切关系,此外感染、受凉、过度吸烟、嗜酒等也可诱发。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之“皮痹”,病因多由风寒湿邪乘虚袭于皮肤,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麻木不仁;气血欲行不得,故出现蚁行感;邪客于内,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疼痛不适。而梅花针又称皮肤针,其疗法是治疗邪气侵袭人体较浅的“皮痹”的重要而有效的疗法,运用它来叩刺皮肤,重在激发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本病多属风寒外侵的寒证,在梅花针叩刺后加用艾灸以温和灸治疗,收效更佳。灸法借用艾叶的温热性质,温和灸的热力给予人体肌肤温热刺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温和灸治疗时要通过医生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病灶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皮肤。运用上述两法配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能达到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扶正祛邪而络脉得通,气血通畅而皮肤得养,症状与体征随之而除。
通过临床24例治疗观察,我体会梅花针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比单纯药物治疗见效迅速,疗效可靠;它比外科的股外侧皮神经封闭与阔筋膜下神经切断术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