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双下肢突然性瘫痪

发布日期:2014-10-21 09:15:57 浏览次数:1600

病因: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变性、中毒、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双下肢突然性瘫痪应该如何诊断?

[Top]

诊断:同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双下肢突然性瘫痪)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双下肢突然性瘫痪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Top]

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多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正常,头颅CT帮助确诊。

主要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发展到高峰,是所有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者,多属完全卒中,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比脑出血短。

多发于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偏瘫,失语定位体征,可合并有脑膜刺激征。

主要为受累脊髓节段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尿便障碍,多见于青壮年,病前数天或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等。

双下肢麻木、无力,多数患者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发展为脊髓完全的横贯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和椎管阻塞的一大组病症。临床以慢性起病,缓慢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脊髓所致的病症。

病前l-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弛缓瘫痪。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一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一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和异常易于疲劳,即病态疲劳,活动后肌无力加重,休息后好转,晨起时轻,傍晚时重。

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变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分布和进行速度的骨骼肌无力和萎缩。

诊断:同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双下肢突然性瘫痪)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